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父亲那别具江南特色的年夜饭
2013-01-21 21:37

我们这支姓李的,发迹于甘肃陇西。家谱的第一页上有唐卫国公李靖的白描画像,他“南平吴会北定沙漠”,排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八位,是神话传说中托塔天王的原型。安史之乱以后,其中一房移居江南小县寿昌(现属建德市),出了个清明的刺史诗人李频。此后的一千多年,这支李姓族人一直在建德境内繁衍生息。

曾经好长一段时间,父亲是村里辈份最高的人,我也因此沾光不少。村里不少白发老翁论辈份得称呼我为爷爷,有些小孩则要叫我太公甚至太太公。由于辈份高,村里小到建桥、铺路,大到立庙、修祠堂,父亲都会被推出来当“为头脑子”。每次,母亲都埋怨他“尽揽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父亲总是讨好地说:“也没什么事,尽是些行善积德的,能保佑小孩子们在外面平平安安。”直到有一回,父亲在修村口的白山殿时,竟从梁上摔了下来,母亲含泪把他臭骂了一顿,说他对家人不负责任。父亲却不以为然,甚至略带得意地说:“做好事,神仙菩萨也会保佑的,没事。”没多久,通往村里的山洞塌了一大片,父亲带人去清理,被滚石砸了脚,跷了一个多月。

父亲只读了两年村小,识得的字不多。可他是方圆几十里干农活的好手。他拉得一手好胡琴,越剧、婺剧出手就来。他擅编顺口溜……这些也不算什么,最让我及村里人折服的是父亲做的年夜饭了。

“菜有温度,就如春暖、夏炎、秋凉、冬冷;菜有各色,犹如春红、夏绿、秋黄、冬白;又各有样子,如春花、夏叶、秋果、冬雪。你看,青菜豆腐清清白白,如清明;猪脚黄豆如谷雨;泥鳅煲如惊蛰;发糕屑如霜降;馒头如小雪;年饭是大雪……之前条件限制,变出花样不容易,现在条件好了,想怎么做都可以。年年都盼过好日子,可人生短呀!说一千,道一万,三十夜里吃顿饭。人或者用年计算,过好日子也是为多过几个年,所以要过好日子,更要过好年。”父亲说。

“那该从哪道菜先吃呢?”我问。

“那可不一定。”父亲说,“就像有人生在春分,有人则生在冬至,人的喜好也不一样,有人认为钞票重要,有人认为身体重要。” 年饭必有青菜豆腐,这是我们家最重要且第一道要吃的菜,象征着清清洁洁、健康,疾病祸事不上身。然后是甜菜、甜酒,象征生活甜美;馒头是“满满当当”;有鱼是年年有余;发糕是“步步高”……谐音不好的菜不上年夜饭的桌子,以免小孩子说出不吉利话来。

可是祁求清清洁洁、健康的父亲最终还是得了严重的突发血浓性肺肿,在县医院的监护中心躺了十来天。出院的时候,人已经颓败不堪。父亲终于把陪伴他四十多年的烟给戒了。那一年,我们家正宗的“二十四节气年夜饭”是在父亲的叮嘱和督导下完成的。

次年,父亲又查出肝脏疾病——肝硬化,腹水,在省城的医院里住了好一段时间。父亲又只好把喝了四十多年的给戒了。烟酒一戒,父亲的身体有了起色。日头好的时候,他经常出去走走、看看,和村人聊聊天。

然而,父亲还是病了。

“都腊月二十八了。”父亲吃力地说话,“就别折腾了,谁不想安安耽耽过个年呀?我的身体自己知道。你们去准备年夜饭吧。等过年了年,我们再去医院。”

年三十傍晚,我们准备好了年夜饭,请过了祖宗先人,告知父亲要吃年夜饭了。可父亲已经不行了……

“我……要……走了……”在母亲的呼声里,在我们兄弟的朦胧泪眼里,父亲走了,赶去另一个世界吃年夜饭了。

“二踢脚”震山动地,小鞭炮噼噼啪啪响个不停。母亲含着泪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请到家里来。老们人说:“这种情况叫‘死大人’,你们家的人辈份大,总是在年关的时候走的,你们的太公也是在三十晚上走的。没事,就当他睡着了,吃年夜饭吧。等明年正月初二再开始筹办丧事不迟。”

我点起两支高台蜡烛,弟弟放起响炮,母亲给一家人倒满了酒,颤抖着说:“我们喝酒吧,酒是甜的。”

弟弟举起碗大大地喝了一口。母亲怎么也拿不起碗来,坐到一边痛哭去了。

“上河北,下河南,都说日子是道坎。元宵出,冬至还,都为过年这道关。别时容易相聚难,生老病死要循环。说一千,道一万,三十夜里吃餐饭。”我的脑海中始终回响着父亲教给我们的《过年歌》。啜泣和呜咽让时间放慢了脚步,新年的钟声迟迟未曾敲响。

从此,我们家的年三十又成了一个纪念日,心里也永远惦念着父亲那别具江南特色的年夜饭。

(李志忠)

责任编辑: 郭锡辉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