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山环路转过塘源
2014-01-08 10:53

龙溪的一条重要支流是从过塘源出来的,在石口与龙溪会合。这条支流的源头发源于黄洞山一个叫笠帽尖的山下的一个岩洞上方,这个岩洞当地人叫石屋洞。洞大约两百多平米,人可直立部分的面积也有一百五六十平米,一股清流从洞顶正中直冲而下,常年不断,很像花果山上的水帘洞。由于水流的常年冲击,洞口处有几个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石孔,大的直径约三四十厘米,深也有近三十厘米。石孔内壁光滑,很像石臼。石孔四周长满青苔和猫耳草,夏天来此,清凉无比。闹鬼子的时候,山下有好几个村里的老百姓都逃到这里避难。以前上山砍柴的人也常到这里避雨。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到上山的路了。

石屋洞下有一个很小的自然村叫上坞里,因这个自然村地处整条源的最里端而得名。明朝中期,有严姓从江西迁来居住,后有沈、刘、潘、王等姓相继迁来,形成了一个多姓杂居的小村。由于没有家族势力的作用,村里人相处非常和睦,村里不论谁家有红白喜事,全村人都会自动前往帮衬。

上世纪中叶,有关部门曾设想在坞口建一水库。坝基选好了,也筑了一小段的坝基,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就停了下来,没有继续建下去,于是这里又多出了一个地名,叫水库里。

从上坞里往外走,约一公里左右,就是过塘源。

解放初期,过塘源曾设过乡政府,称过塘乡。后成立人民公社,治所迁到甘溪去了,称邓家公社,过塘源就成了一个行政村。行政村合并后,过塘源和石岭、长岭、南山四村合并为石岭村,过塘源又降格为一个自然村了。

过塘源是叶姓聚居地。宋末元初,叶姓从寿昌滩下迁来定居,逐渐形成大族,他们在村中间建有一座叶氏宗祠,可惜的是,这座宗祠已于上世纪60年代被拆除,改为村大礼堂了。

如果要说起过塘源这个村名的来历,那么就要从叶氏宗祠门前的一口水塘说起了。

过塘源全长约三公里,源里人口虽然不多,但石岭、长岭等村的人进出,都要从源里过。叶氏族人为安全起见,把进出道路改到村外,而在村口挖一池塘,这口塘就有了护城河的作用。塘上建一座桥,要想进村,只能从桥上过,这对整个村的治安来说,就相对安全了许多。

有一年,一位风水先生来到村外,见村口的这口水塘和水塘上面的这座桥,就停下了脚步,在村外久久徘徊。这时,有一个放牛小鬼走到他的身边,问这位先生为什么在这里走来走去,是在找什么吗?风水先生一看这个放牛小鬼,马上跪了下来,连叩了三个响头。放牛小鬼觉得很奇怪,上前去扶风水先生。可是风水先生长跪不起,动也不敢动。他这一跪,就跪了半天,直到那个放牛小鬼放好牛,把牛赶入东家的牛圈,人也不见了踪影,才起来走路。

后来有人问这位风水先生,为什么要向那个放牛小鬼下跪。风水先生说,此人有天子相,若不破一破村里的风水,让那个放牛小鬼真的坐上了龙庭,成为天子,那整个村里的人都会有人头落地的危险。村里人半信半疑,就把这事告诉了族长,族长认为,宁可信其真,不可信其假,因为这个放牛小鬼的来历本来就有点不明不白。族长叫过风水先生,问如何破村里的风水。风水先生说,把那个放牛小鬼赶走,然后把塘上的那座桥拆了就行了。于是族长下令,把放牛小鬼赶走,塘上的桥也给拆了。

这件事过去不久,村外就闹起了长毛。长毛到处杀人放火的事不断地传到村里。有一天夜里,一股长毛从更楼转道入源,准备从源里翻过长岭,进入兰溪。长毛来到村口时,已经是半夜时分,就准备入村,先弄点吃的,然后在村里住夜,等天亮了再走。可是探路的长毛怎么都找不到进村的路,只好隔着塘,露宿在村外。第二天天一亮,村里突然传来锣鼓声,同时,后山上燃起了一股股白烟。长毛以为村里有官军,于是仓皇逃窜。原来,族长得知长毛入源,就设下了这一迷魂阵,赶走了长毛,整个村坊得以保全。

长毛过后,徐姓、姚姓、沈姓先后从外迁入,他们先在村口的水塘外择地建屋而居,后通过联姻等方式,与叶姓杂居。

过塘源村外,原有一座庙,村里没人知道叫什么庙,只记得庙门前有几棵大樟树。不过,现在连樟树都不见了。

源的最外边有一个小村,叫梅来坞。原来是梅姓和来姓人共同居住的地方,后来,梅姓和来姓都绝了嗣,长毛后,甘姓和傅姓从江西南丰迁来居住。

过塘源里有大大小小的坞几十个,除上坞里和梅来坞以外,还有窖子坞、石岭坞、排岭坞、下坞里、里坞里等,有些坞里有水库或水塘,所以,这些坞的坞名就与塘有关,如野坞塘、铜塘坞等。(沈伟富 文/摄)

责任编辑: 黄倩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