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探访兰银花
2014-01-22 14:11

□ 方根发

1982年4月27日 走了应该有十来里的山路了吧,身上已经发烧出汗。终于,团结大队樟树岭生产队就在眼前了。心想,今天大概可以见到兰银花老人了。想见老人,倒不是因为她曾经见到过毛主席,而是听人说,她能唱不少的畲族民歌。这次为了搜集建德畲族民歌,已经到其他畲族同胞居住地采集了不少的畲族民歌,但樟树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畲民居住地,是必须要到的地方。前些天和程老师、徐柏根等来过一次,却因为老人到淳安帮人家采茶叶而没有谋面。这次见到她,可要向她多要些资料才好。

终于到了,好久没走山路了,还真有点吃力。见到老人时,她正在菜园里锄草。老人看到有人来访,赶忙放下锄头。

老人身不高却很是精神。十分健谈,也很会唱畲族民歌。应我的要求,老人唱了《丽水歌》和《高皇歌》的部分。嗓音虽不算好,但透着一种岁月的苍凉,大概这就是畲族山民特有的生活经历所带来的吧。

老人唱的民歌,和其他地方的有所不同。主要有三点:

第一,其他地方都用假嗓唱,老人都用真声唱。

第二,旋律不同。老人唱的旋律每句落音都在“2”上,马骧老师把他归于“商调式”。

第三,内容也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老人唱的《丽水歌》,只用四句就把长长的畲族迁徙史高度概括,四句后就直接转入新居住地的描绘。可惜因时间关系,加上不懂畲语,没能完整地记录下来,十分遗憾。下次再去,一定要请个懂畲语的一起去,免得再留有遗憾。

另外值得一记的还有中午的那餐饭。

探访时间在老人的歌声话语中不知不觉地逝去,直到广播中传来“北京时间十一点整”的时候,我们才起身向老人告辞。老人一手把我拉住,一手从门口拿起一根竹叉,要我帮她把挂在楼板底下的腊肉取下来,并严肃地说,如果今天不吃饭就走,那就是看不起她,看不起她,就是看不起少数民族。在老人的执意挽留下,我觉得这顿饭还真的非吃不可。于是接过竹叉,到堂前的楼板下取肉。

楼板下挂着五六刀腊肉,其中有一刀已经割过。割过的地方已经封皮,分明已经有些日子了。

饭,是煨在灰塘里的,不用烧。菜就两个菜,一个是红辣椒干炒腊肉,一个是腌萝卜块沾酱油,吃饭也就我们两人。看样子,平时的中饭,老人就是用沾酱油的腌萝卜块过饭。

老人心情很好,吃了满满的一大碗饭。饭后,按老规矩应该留下半斤粮票五角钱作饭钱,今天我特意想多留点,就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钱和粮票,也就是五块钱和三斤粮票。谁知老人急了,拉下脸大声地说着什么,并用力地把我推了出来,任我怎样叫也不开门。我想,我肯定惹火老人了。只得收起手中钱和粮票,隔着门向老人鞠了一个躬,才慢慢地离开老人的家。

我想,下次去看老人的时候,应该给老人带点赤砂糖去,因为她给我泡糖茶的时候,那个罐头瓶里的糖已经不多了。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