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永盛——永远昌盛
2014-08-17 10:33

永盛村在上马溪南岸,与郎家、三村比邻。

永盛这个名字是前几年行政村调整后才有的,它原来的名字叫四村,更早的时候则叫同耕社,取“有田同耕”之意。而现在这个名字则有“永远昌盛”的意思。

永盛村比较分散,大多数自然村都散落在山间。有意思的是,这些自然村大多都与塘有关,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叫塘下,因村坊处于一个很大的水塘下方,故而得名,村里以童姓人为多,也杂有其他姓氏。塘下是永盛村的中心,也是村委会驻地。

从塘下的右边入山,这里山深林密,常有黄麂出没,故名麂山。山里有一塘,叫麂山塘。在当地方言中,“麂”与“基”同音,“山”与“沙”音近,所以又写作基沙塘。塘边分散着几户农家,村名也叫基沙塘。

与基沙塘相类似的是油沙塘。

油沙塘在塘下的左边。这里山上多细沙,很滑,当地人称之为油沙。山下有一塘,叫油沙塘,塘边有一村,村以塘名,称油沙塘自然村。

在油沙塘和塘下之间有一个山坳,以前,有一姓林的人在此搭蓬帮人看山,后就在这里定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村坊,称林家蓬。村北的山湾里有两口上下相联的小水塘,村坊的中间也有一口无名水塘。村外原有一座砖瓦窑,现在砖瓦是不烧了,瓦窑旧址边现已形成一个小小的村坊,叫瓦蓬里。

永盛村的东边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山的东面是航头的八鼓桥,北面是吴潭。通往八鼓桥的山岗叫大岭,岭长十多里,岭上原有一座凉亭,叫七里亭,亭边原有一座庙,叫关杨庙,为关家与杨家合建,故名。关杨两家为何要在此处合建一座庙宇?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以前有一个从江西来的风水先生来到龙门山下,把整个龙门山的山前山后都走了个遍,最后在吴潭落了脚,帮吴潭人看中了一穴风水,说只要把吴氏祖坟迁至此处,后人就能发达。吴潭的吴姓人照办了,果然,若干年后,就有不少的吴姓人考取了功名,做了官。

有一年冬天,这位风水先生的眼睛瞎了,但他还是摸到吴潭村里,想到村里邀功。他先在一户人家住下。晚上,主人给他端来一盆冷水,让他洗脚。风水先生把脚伸到盆里,很快就缩了回来:

“好冷啊!”

主人说:“你也知道冷啊!你可知道,我们的脚是天天都这样冷的。”

风水先生听懂了她们的话,想想也是啊。人这东西是很奇怪的,考不上功名,做不了官,就一门心思削尖脑袋往里钻;可一旦考上了,做了官,又会失去很多东西。

风水先生问:“那你想怎样?”

“不想怎样,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那好办。”

第二天,风水先生来到龙门山大岭上,把住在岭上的关家人和杨家人叫来,建议他们在岭上修建一座庙,管保两家人富贵荣华。关杨两家人也照办了,关杨两家果然运气亨通,而吴潭村里就再也出不了大人物。据说风水已被关杨庙给切断了。

村里有一位叫敖茂昌的老人告诉我,他的祖父母当年就是看守关杨庙的。

关杨庙与七里亭紧密相连。敖茂昌的祖父母住在关杨庙里,祖父白天或上山砍柴,或在庙边种菜,祖母则在庙里打理,烧水供路人喝。敖茂昌的祖父去世后,祖母仍守候在庙里。一天,一伙不怀好意的人路过大岭上的关杨庙,见关杨庙里只有一个老太太,就起了歹心——晚上到庙里打劫。

这天晚上,风高夜黑,这伙人重新摸到岭上,先是坐在七里亭里,伺机而动。坐到半夜,只听有木屐的声音从庙里传来,接着又有男人的撒尿声响起。这伙歹人只好不声不响地走了。原来,老太太睡到半夜,听到外面有动静,就穿上丈夫生前穿过的木屐,大步走到厨房里,拎来一茶壶的水,然后慢慢地倒入尿桶。歹人闻之,以为庙中并非只有一老太太,于是走人。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永盛村在历次战乱中,都饱受创伤。

村里一位76岁的童加乾老人说,太平天国时,长毛杀到村里,很多人都逃到山上去了,他的祖父因为年小体弱,上不了山,只好和村里的几个差不多大的小孩,一起钻到村后水塘的一个涵洞里躲避,饿了,就抓涵洞里的泥鳅充饥。过了好几天,等长毛走了,才出来。

不过也有人很勇敢,竟然割断了一个长毛的脚筋。事情是这样的。长毛来到村里,一对剃头的兄弟逃不快,而且还被皂荚树的钉给扎了脚,只好坐在山下的三里亭里。长毛追到亭里一看,发现这兄弟俩居然一点也不惊慌,自己倒反而慌了神。兄弟俩相互使了个眼色,一起上前按倒一个长毛,拿起剃头刀,割断了他的脚筋,另外一个长毛见状,拔腿就逃。其实,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有它胆小的时候。

同样,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也到过村里,童茂昌的哥哥童茂生被日本人抓去当挑夫,一个月后,奇迹般地逃了回来。另外有好几个人被日寇无辜杀害。(沈伟富)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