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久山湖
2014-10-20 16:23

交溪自西向东擦大同镇北而过,在大同镇的东北角,被一座山挡住,折而往南,然后与上马溪会合。

这座迫使交溪拐弯的山其实并不高,也不大,如果从山的另一面看,很像一个“久”字,故名久山。交溪在山下拐弯,形成一个大大的潭,当地人把它叫做湖。明朝后,有郑姓人从高桥迁到山下的湖边居住。湖中的水随溪水的涨落而涨落,一到雨季,村子就会遭受水患。为了防止水患,村里人用一道堰坝把交溪拦到离村一百多米的湖外去,这样一来,交溪之水不但危害不到村庄,而且还多出了一片良田。

有山有湖,这个村庄的名字就叫久山湖。现归永平村管辖。

现在,久山湖的主姓是郑姓。郑姓原来住在高桥,他们的总祠堂也在高桥。后来,由于人口的增多,一支迁到久山湖,称久山郑;一支迁到久山湖的对岸,也就是现在大同小学一带,称下宅郑。这两支郑姓都在各自的居住地修建了自己的分祠,也编修了自己的分谱。久山湖的郑氏宗祠就修在久山之下,正门朝着交溪。太平天国后,高桥的郑姓,连同那座郑姓宗祠全部被长毛所灭,田地也被后来从外地迁来的移民接管。

和整个寿昌江流域的其他村坊一样,久山湖也饱受了长毛的蹂躏。我在村里翻阅《郑氏宗谱》时,看到里面有大量控诉长毛罪行的记载。有一篇题为《翁太姻世荣先生余生纪略》的文章,说郑老先生在他二十岁时,长毛进了村,母亲被砍伤,自己被长毛所掳。母亲忍痛翘首,看着儿子被长毛抓走。长毛被官兵到处追杀,郑老先生也随之到处奔走。先到了江西建昌,后又到了福建漳州,最后竟流落到广东潮州。后经人指点,说潮州的太守是浙江人,姓寿,名云南。郑老先生就来到府衙,“直入匍匐,陈其巅末”,幸被寿云南收留,后随其一同回到浙江绍兴。两个月后,才辗转回到久山湖,见“河山如故,家室毫无,由今思昔,呜咽不堪”,于是挥泪作诗四首:

长毛挥刃潜搜日,慈母牵衣泣别时。万里家乡何处去,一身原系一宗支。

江西福建并潮州,奔走天涯不自由。被杀几番还未死,刀痕点点数从头。

廿岁崎岖返故乡,而今挥泪说洪杨。一家骨肉无从觅,孤雁哀啼欲断肠。

衰年说著泪常弹,几度虫沙不忍看。抵死高情忘不了,恩人一个寿云南。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如今读着这样的诗文,不禁让人唏嘘。村里的老人说,乱长毛之前,村里有700多人,乱后,只剩下18人,房屋也差不多被烧。其实,作为老百姓来说,还有什么比太平更好的呢?那个自称为“太平”的“天国”,不知给古老的中华大地带来了多少灾难。

久山湖的郑氏宗祠虽然躲过了长毛,但却没有躲过上世纪的那场革命,村里的老人领我在祠堂的废墟上走了走,还能看到一些石础和石板等构件。不过,村里少量破旧的古民居,加上村口那口池塘,以及池塘边上那两棵古树,还在告诉我们这个村坊的古老。

要说古老,久山湖真的太古老了,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

上世纪70年代末,村里人郑秀(现年71岁)在屋后山上整理菜地时,曾挖出过三四块稀奇古怪的石块,这些石块和别的石块不一样,好像被人打磨过。他把这些石块拿给区文化员看,区文化员又拿到县文管会,县文管会的工作人员认为,这是古人用过的石器,是很有价值的文物,于是交待郑秀,要保护好现场。1985年,村里要在屋后山上建麦芽厂,基建时又挖出一批石器,有带孔石斧、穿孔铲、石锛、石镞、石鱼网坠和玉簪,还有黑陶豆、灰陶豆、碗、陶盂等器物。这批石器和陶器已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1985年10月22日,久山湖遗址被公布为建德县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1月,县文物办在杭州市考古所的指导下,对久山湖新石器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拙,出土文物30余件。经专家鉴定,属良渚文化,时间距今大约在5300—4000年。(沈伟富)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