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在贵州
2015-04-08 18:29

三月笔记(之一)

    上周前往贵阳三日,不是旅行,而是去拜访乾潭的一位游子,他叫马正荣,我尊称他马老。

    马老,1928年出生,乾潭江南村人,擅工艺美术,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后居贵阳,先后在《贵州画报》、贵州省文化局、贵州省文联工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马老一生从事苗侗等西南少数民族刺绣、蜡染、织锦、挑花、布贴艺术研究,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蜡染作品个展和讲学,出版过多种民间艺术专著,无论是千辛万苦收集到的蜡染服饰藏品,还是独具匠心的个人蜡染工艺创作,均属业内翘楚,是我们之前所未知的建德文化名人。十年前,马老将收藏的120余件少数民族背扇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十年后,马老不负家乡人民的盛情,将一生所藏及所作之200余件蜡染艺术珍品悉数交由家乡举办展会,市里已在筹划5月份的马老个人艺术作品展,乾潭镇也在幸福村筹建了“幸福空间文艺创作室”,今后可长期对外展示马老一生孜孜求索、苦苦寻觅的民间艺术。

    三日之间,我已先人一步领略了蜡染艺术的精致素雅与寓意深刻,只是有一层忧思常萦绕在我的心头,毕竟这样的传统工艺或仅属于逐渐老去的那个时空,眼下多少有些曲高和寡、日暮途穷。我没有严苛,事实本就如此。我们随马老的女儿马俐、弟子徐波走访了安顺的三四家蜡染店铺。说是店铺,其实更像是博物馆,陈列的讲究与匠心为我们所震撼,但同样尴尬或曰无一例外的是民间手工艺术败北于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原先安顺满大街的蜡染店铺已被历史的洪涛裹挟而去,今日屈指可数的几家恋栈者,怀揣着对少数民族艺术的热衷还一直坚守阵地,他们虽然叹气、自艾、无奈,但手指一触及那些动人的蜡染图案,便又情不自禁、眉飞色舞起来。艺术没有国界,艺术植根于民间、来源于劳动,民族的艺术才是世界的艺术。我依然想着“传承”。

    现在,马俐已经退休,她的精力几乎都放在照顾年迈的马老夫妇上,徐波的“古裂蜡染工作室”面临拆迁,他的作品《追月》与安顺小西湖边已被拆得断壁残垣的小区显得格格不入。

    我也陷入了深思……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