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潘天寿“诗存”建德
2016-01-15 09:12

□ 许新宇

国画大师潘天寿不仅以画名世,他的古体诗也写得“稜峭横肆,意出人表”(张宗祥语),读这些诗,可以毕见潘天寿的旧学根基宏是如此的精深,在现代画家中,也只有齐白石和黄宾虹等少数几位在诗歌学养方面能与之比肩,只是被他的画名所盖。

潘天寿在诗歌上的造诣,早在1923年就得到了吴昌硕先生的肯定,并题赠之:“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

1938年,潘天寿第一次整理出旧诗稿,编成《诗賸》一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上海于11月12日沦陷,日军登陆金山卫,杭州危急。杭州艺专一百数十名师生,在林风眠校长的率领下,辞别西湖,在钱塘江南星桥码头,分乘几只木船,溯江向诸暨吴墅西施故里驶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辗转于杭州附近的建德、缙云之间,最后到达湘西沅陵。

在《诗存》中有一首《丁丑冬避祸建德姜坞,梦醒闻雨感别》七绝,写的就是此时此情:

闲情莫复问芭蕉,别后空山信寂寥。

梦醒一灯青欲炧,不眠如昨雨潇潇。

这是发生在1937丁丑年岁末的旧事,在避难途中,潘天寿因家眷晕车病重,在建德停留了两个月。

到湘西沅陵后,杭州国立艺专和北平国立艺专两校合并为国立艺专,在沅陵复课。闲暇之时,潘天寿便开始整理诗作。杭州城沦陷时,他积蓄二十多年的习作和所藏书画都毁于战火,这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其实,这一次并不是潘天寿第一次经过建德,早在1935年的暮春,潘天寿与他在浙江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姜丹书,以及“白社”同仁吴茀之、张振铎、朱屺瞻等人同游富春江严子陵钓鱼台、金华北山、诸暨古苎萝村等地。这次游历时间长,所游名胜多,行旅过程是令人愉快的,心境、境况与丁丑岁末的避祸之行有着天壤之别。后来画家为此写了一组《春游杂咏》共十首诗,其中有《晚入建德》七绝一首:

万堞梅花晚色横,千家灯火月初生。

明朝莫首兰溪路,试上江楼听凤筝。

诗中的“万堞梅花”指的是梅城的古城墙。从诗中可见,当时梅城的古城墙保存得还算完好。

潘天寿一行人后来在建德的踪迹可从另一首七绝《白沙渡》中窥之一二。他们沿新安江游览至白沙渡口,就是现在白沙大桥之所在:

山青水碧白沙渡,墨气淋漓大写真。

不是清湘旧草稿,凭谁着我画中身。

这是一段美好的记忆。而两年后,当潘天寿重过建德时,境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国土在流血,国人在流泪,他对侵略者的愤恨尽在国恨家仇之中。

1943年,国立艺专迁至重庆璧山,潘天寿又重新整理历年诗作,编为《听天阁诗存》付梓。

《听天阁诗存》这本诗集问世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当时物质匮乏,所以诗集印行极少,只在同仁朋友间流传。到了1963年,潘天寿课余整理《听天阁诗存》,并请张宗祥写了序言,准备重新将诗集以《潘天寿诗存》出版。谁知“文革”一起,诗稿倒成了被批判的靶子。

“文革”期间,潘天寿遭遇了惨无人道的迫害,1969年初,被押往家乡宁海等地游斗,回杭州途中,在一张香烟壳背面写下最后一首诗:“莫此笼絷狭,心如天地宽。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冤。”4月,重病,还被押往工厂劳动,由于心力衰竭引起昏迷,送医院抢救,此后即卧床不起。1971年9月5日天明前,潘天寿在冷寂黑暗中与世长辞。

直到1991年,由潘天寿纪念馆编纂了一本《潘天寿诗存》,同年5月由浙江美院出版社出版,杭州富阳古籍印刷厂印刷,当时定价12元。如今,这本蓝面线装本的《潘天寿诗存》奇货可居,价格也翻了数十倍,我只购得中国美院出版社于1997年3月出版的《潘天寿诗存校注》,也算了却我一读潘天寿诗词的心愿。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