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鲁塘
2016-04-25 13:17

□ 沈伟富

大洋上游兰江西岸的严(州)婺(州)大道两侧多水塘,故有路塘之说,路边有一古村,也因之为名。

早在北宋末年,先后有陈、唐、黄等从外地迁来此处,并渐成村落,且尤以唐姓为盛。

唐姓人氏祖藉山东,为东鲁郡,自迁到路塘之后,改路塘为鲁塘,以示不忘其祖。鲁塘之村名,由此而来。

鲁塘是个古村,其历史积淀尤为深厚,然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历史印记,都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湮没。村里的老人说,直到“文革”前,村中尚有三座古牌坊,从外到内,第一座叫府台坊(音),第二座叫忠孝坊,第三座叫清洁坊,从三座牌坊的名称来看,好像都有很多故事在里面。可是,他们都说不出,这三座牌坊到底建于何时,也说不出为谁而建,因何而建。现在,这三座牌坊全都已经不存在了。

村里也有陈氏宗祠、黄氏宗祠和涂氏宗祠等,但其建筑格局好像都不是很大,只有唐氏宗祠好像有点规模,但现在也已经被拆得差不多了,只留一个前厅和一座呈“八”字形的门面。各家的族谱也都已毁于那场“革命”,所以,有大量的历史信息,都已得不到印证。

不过,村里人对唐家历史上一个叫唐忠书的人却津津乐道。

元至大三年,也就是公元1310年,唐家诞生了一个男婴。到了周岁,家人让他抓周,他一把就抓住了一本书,家人高兴非常,就为这个男孩取名叫忠书。

果然不负家人的期望,唐忠书长到六七岁,被送到学堂里去读书,凡“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过目不忘,深得先生的喜爱,就有意重点栽培他。只可惜,当时的唐家家境贫寒,无力供给唐忠书继续深造。加上正值元蒙统治,科举无望,唐家想让唐忠书缀学。但唐忠书一意苦读,不肯就此放弃,在先生的帮助下,唐忠书得以继续留在先生家里攻读。

从鲁塘到先生家里,要走三四里的路,唐忠书天天步行前往。每天,他都带上一只鸭蛋,作为中餐的下饭菜,先生见了,也为唐家的这个举动深深感动,因为在当时,鸭蛋也是奢侈品。唐忠书的同学也非常羡慕唐忠书。

有一天,先生无意间查看了一下唐忠书的书包,发现唐忠书天天都带在身边的那只鸭蛋,原来里面装的都是盐,唐忠书就是天天用盐下的饭,此时的先生双目含泪,但没有说破,只是更加器重这个学生了。

公元1332年,唐忠书中了进士第,在朝中担任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唐忠书非常珍惜自己的地位,凡事都以公正为上,这就得罪了一些投机之人。

唐忠书生得一表人才,加上学识渊博,深得众多女子的欢心。但唐忠书却娶了个相貌极其一般的吕姓女子为妻。有一年,在得到圣上的恩准之后,唐忠书携妻回乡省亲,他从京都一路南下,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

自唐忠书离开京城,一些对唐忠书有意见的人就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了,说唐忠书凭着自己的相貌和才学,常常勾引宫中女子,甚至连皇妃也不放过。皇帝一听,这还了得。等唐忠书假期一满,回到京城,就把他关押起来,着日斩首。无论唐忠书如何喊冤,也无济于事。最后,应唐忠书请求,他要魂归故里。皇上应允了,着人把唐忠书押回江南斩首。

唐忠书被押解回藉之后,元惠宗召来妃子对质。妃子坦言,唐忠书才貌双全不假,但他们之间并无苟且之事。惠宗想想也是的,一个一般官员,哪有如此大的胆子勾引皇妃,肯定是那帮小人为解一己之恨,加害于忠良。如若轻率处置了唐忠书,岂不落下千古罪名!想到这里,惠宗立即下令,把唐忠书押回京都,重新启用。可是已经迟了,唐忠书已于前一天人头落了地。惠宗痛恨交加,只得赐唐忠书金头银腿各一,责令就地安葬故里。

据说家人在安葬唐忠书时,为防人盗墓,建了十八座坟,唐忠书的真身究竟在何处,除了他女儿在出殡之时,在真棺上咬了一口以为记号之外,其他人一概不知。

鲁塘有个东岳庙。东岳庙在全国各地都有,最早起源于泰山崇拜,后来经过不断传播,影响到全国,以至于“东岳之庙,遍于天下”。宋真宗封神泰山后,江南一带以奉祀泰山路途太远为由,奏请于本处建东岳祠。真宗准奏,可以“任建祠祀”。从此,江南大地上,出现了无数的东岳行祠。和城皇庙一样,东岳庙一般都建在县城附近。寿昌城东有东岳庙,梅城城西有东岳庙,鲁塘怎么也会出现一座东岳庙,其中之原因,不得而知。而且,当地人还说,鲁塘东岳庙的级别,比梅城的东岳庙还高。更让人不解的是,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什么原因,鲁塘的东岳庙,居然又改成了东岳寺。

千年古村鲁塘,还有很多的历史之谜等待后人去解开。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