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走读三江——马宅(上)
2016-12-26 14:18

□  沈伟富

百折千转的前源溪绕过重重山峦,闯过道道险滩,终于在马宅迎来了一片蓝天。

马宅是前源口子上一块相对开阔的地方。早在一千多年前,有一支马姓人氏,见这里土地平阔,且前有狮、象二山把门,后有高高的黄山顶为屏,而且从黄山顶往下又延伸出两条山垄,两条山垄之间还有一座呈圆形的山包,形似“二龙戏珠”,就从和溪(今三都和村)分迁到此定居,马宅之名也由此而来。

南宋绍兴二年(1132)正月初一,一个男婴在马家诞生了。因当时大宋的半壁江山都已被北方的金人占了,宋室南迁,偏安一隅,天下的仁人志士都希望朝廷能恢复江山,实现祖国统一,达到天下大同。马家也不例外,他们把这个男婴取名为大同。

马大长大后,果然不负众望,他读书非常刻苦,为人也非常和善,终于在绍兴二十四年(1154)举进士第,官至户部、礼部尚书、兵部侍郎,并封建德县开国男,民间则俗称其为马侍郎。

马侍郎的妻子是桐庐人。宋绍熙五年(1194)十月二十八日,六十三岁的马侍郎逝世,葬于桐庐县桐庐乡凤凰山下。宋淳祐三年(1243)十二月初一日,其孙马禼嵩等人把马侍郎的坟迁回原藉,葬于“祖居之地鹤山之阳”(今马宅村大塘坞)。

可是,村里对于马侍郎的最后结局却另有说法:

马侍郎父亲早亡,中了进士之后的马侍郎,把新婚不久的妻子留在家里陪侍老母亲,只身进京当官去了。马侍郎进京后,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回家。更让老母亲没有想到的是,儿媳妇居然怀孕了。马母起了疑心。

有一天天还没有亮,马母迷迷糊糊地听见儿媳的房里好像有人谈话的声音,她便蹑手蹑脚地起床去看个究竟。朦胧之中,她发现儿媳妇正把一男子送出门外。那男子一出门就双脚生风,顷刻间就消失在夜幕中。

马母心想,媳妇如此不规,竟敢在家里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但她没有直接去找儿媳妇,而是准备捉奸捉双。

过了好几天后,那个男子又来了。趁他们熟睡之际,马母来到了儿媳妇的房门前,发现门前摆着一双稀奇古怪的鞋子。马母心想,怪不得这野小子行走如风,大概就是这双鞋子的缘故。她迅速拾起鞋子,把它藏了起来,然后回到自己房中,准备天亮后,再找儿媳妇,以此为证,把事情问个清楚。

天亮了,马母还在睡觉,只听懂房门外一个声音在叫:“母亲,你看到我的鞋子了吗?”母亲一听是儿子的声音,惊呆了,她立马起床,开了门,果然是儿子,就问:“你怎么回来了?回来也不和我说一声。”马侍郎说:“快把那双鞋子还给我,那是一双‘腾云鞋’,我还要赶回去上朝呢。”

原来,马侍郎上任后,人在朝廷,心却时时惦记着家里的母亲和妻子,总想回来探望,只因路途遥远,加上公务繁忙,就一直没有回家过一趟。西宫娘娘得知马侍郎的苦衷后,便送给他一双“腾云鞋”,告诉他,只要穿上这双“腾云鞋”,就可以行走如飞,往返自如了。为了不耽误上朝时间,他就披星戴月回,迎着朝霞还。

听了儿子的话,马母才明白自己错怪了儿媳妇,就把那“腾云鞋”还给了马侍郎。可是等到马侍郎赶回京城,早已过了上朝时间。皇上龙颜大怒,责问他为什么迟到。马侍郎只得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了一遍。皇上一听,觉得马侍郎不光是个忠臣,还是孝子、贤夫,就原谅了他。

可是,那些与马侍郎不和的同僚们抓住这个机会,千方百计地在皇上面前说些马侍郎的坏话,说马侍郎上朝迟到,纯粹是不把皇上您放在眼里。马侍郎还常在我等面前夸他家乡有穴好风水,什么“头戴黄山之冠,脚踏大塘之地,口吃龙门之水,四将日夜朝拜”等等等等。

皇上一听,特别是那穴好风水,这不是出天子的风水宝地吗?若这样的风水宝地被马家所占,那我这赵宋江山还坐得稳吗?本来马侍郎私下与西宫娘娘来往密切,只是抓不到把柄,何不趁此将他革职查办,以免留下后患。

马侍郎觉察此事后,连夜直奔回家。因情况紧急,也忘了穿上“腾云鞋”。

不知不觉间,马侍郎来到七里泷,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想,马上就要到家了,便情不自禁地回头张望。谁知朝廷的追兵已经跟在身后,只见一把飞刀飞出,正中马侍郎的咽喉,马侍郎顷刻倒下,死在了血泊中。

朝廷追兵一直追到马宅,把马侍郎一家满门抄斩。马母与马侍郎的妻子带着刚出生的儿子逃到村边的一座岭上,最终还是被官兵给杀了,鲜血染戏了山岭。至今此岭还被称之为“血岭”。

后来皇上得知实情,方知自己听信谗言,误杀忠良,后悔莫及,便下旨惩罚奸臣,为马侍郎昭雪。可是错已酿成,悔又何用?只好赐金头一个,把马侍郎就地安葬。

其实,马侍郎常说的家乡的风水宝地,实际上是个比喻。“头戴黄山之冠”,是说村后的屏山黄山顶,此山远看形如一顶皇冠;“脚踏大塘之地”,是说村边有个地方叫大塘坞,“大塘”谐音“大唐”;“口吃龙门之水”,指的是村庄对面有座龙门山,山高源深,古木葱茏,峭壁森然,瀑布垂挂;“四将日夜朝拜”,说的是村前前源溪中的一座水碓,带动四个大木杵,日夜不停地捣着臼中的稻米。

近千年的大浪淘沙,马姓在马宅已所剩不多,马家宗祠也已不存。所幸的是,历经修编的《马氏宗谱》还在。宋《景定严州续志》、明《万历严州府志》、光绪《建德县志》及民国《建德县志》等志书上,对马侍郎都有记载。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