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一份年味,百般乡情
2018-02-22 08:54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8除夕暂别工作探望故乡的亲人,在农村过新年依照旧俗热闹喜庆,今日情形与九百年前王安石描述的并无差别。

春节可追溯上古时代,在禹舜时期兴起。历经2000余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吕氏春秋》中记载,古人在新年前击鼓驱魔的传统,称之为除夕。传说,夕和年同样是一种需要防范的恶兽,一年最后一天因为饥饿觅食会来破坏村庄,甚至害人,百姓们想办法赶走它们迎接平安祈祷风调雨顺,除夕这日,燃鞭炮自然少不了,撕下旧年的对联门神贴上新的;大门外供上香烛;在廊台屋檐挂上亮起的红灯笼。

万事俱备,午饭后开始每家每户提上早已准备好的全鱼全鸡,还有大猪头以及各色点心,摆放整齐带上好酒,依次摆在祖屋叩拜祖先。一一拜过继而抬着祭品来到村前的“社公”(土地公公)。这是每村必有的一座神龛,也必面朝着田藩(水稻田)的,也许因为村中皆是同族人,和别村神龛坐落的略有区别,它处于一片水藩中央,独处近五百平方的高地像极一个小洲。春天野芳发而幽香,夏天佳木秀而繁荫;秋有收获,冬有祭祀。这座不大的神龛,传统的雕刻垣壁没有金碧辉煌的张扬,却透着一股低调的庄严。

这里祭祀结束,接下来就是吃团圆饭。老家不似建德,年夜饭可以下午三四点早早吃完,因为祭祀祭拜会占据整个下午,年夜饭总是掌灯时分开始。早已兴奋一天的小伙伴,玩够了,也累了,最期待开宴;最安享这刻的莫过于家庭的长者祖父母们,一家老小围桌一团,膝下承欢,共叙天伦!菜色多样且不多说,在这辞旧迎新之久,菜品赋予象征意义,预示着好兆头,每家年夜饭桌上必是有鱼的,寓意“吉庆有余”“年年有余”,也少不了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意,这也是各地相通之处。

守完岁次日即是正元初一,它当是一年里最大的日子,祖训这天要早起示勤劳治家,孩子们自然是不用催,玩鞭炮烟花早早的起了。而早上至中午这段时间是不兴拿扫帚打水,老人说,早上挑水扫地预示一年劳辛不得停。街坊邻里见面招呼拜年,说些吉利话,叫来自家吃些年货点心。自然我们从小都要谨遵这些规矩的。偶尔调皮的小孩要玩耍一把,通常母亲看到总是会一急,狡黠的孩子马上领意跑开。

等到过了早饭就是最最隆重的接谱和上谱仪式了,全村老少都要涌去看的。能接谱的家庭都是无上的光荣,一般由村中长辈挑选出来,从上一年接过族谱的家接过,同一房支的男丁扛着起,跟着敲锣打鼓绕村寨一圈送到这年接谱的家里,摆放好排位。旧年新出生的孩子被双亲带上前祭拜族谱,并由长者用毛笔在族谱记录下出生年月性别和名字。儿时看做记录的叔公在翻阅族谱还奇怪的问他为什么祖宗都长一个样,我怎么一点也分辨不出?他笑着告诉我说你看他们的衣服花纹,朝珠,顶戴花翎都是不同啊。仔细看是不同啊,还是懂非懂的点头。后来上初中不知那里借来地方志翻看了本族的一节注“兄弟二人打猎至此见背山邻水遂定居于此,建屋宇岗上,至今传至二十四代”。 文化大革命焚毁了很多族谱,我族也不能幸免,但是族人能依然靠着信仰与崇敬再次记录下来,把祖先的画像和事迹展现给后人。时至今日族谱上的最晚辈该是二十七代了吧!

关于初二,我想大部分地方都是一样的,就是去外婆和舅舅家拜年吧。外公外婆年岁已高,身体却健朗,这天他们的子女举家给二老拜年,到齐人数逾越半百,一团祥和热闹,俩老的笑容在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蔓延开没有散去过。他们最大的曾孙今年就要大学毕业。而最小的是去年刚出世,生活在另外一座城市,这天给外曾祖母拜年。按照习俗,长辈要给第一次登门做客小辈红包压岁,86岁的外婆在准备给曾孙包红包,四姨说就用红纸包,方便!外婆不允,执意用她百宝箱的藏着的红缎布和丝线亲手缝给后辈。乌线交织白线.分别代表黑发和白发,六根缠绕在红缎布外,(六六大顺的意思)——顺顺利利从黑发走到白发,寓意吉祥如意长命百岁!外婆一条一条一丝一丝捋着缠着系着……我好似第一见到,认真看着并拍下这一幕。孩提时代收着它长大,第一次去亲戚家拜访都会有收这样的红包。开心的揣着却从不知道它的含义?时过境迁,多少年没再见?今天才知道缘由。

传统红包罕见有人制作,母亲这一辈的人已经不做了,而是快餐式的红纸包替代,只有外婆这一辈的老人仍会坚持用传统包给她的后辈。时隔二十年再次见竟给我很大的震撼,外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份传统“把戏”无疑是我心中最真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如朋友圈一个初中同学的留言,她工作一直生活在北京,看到这个视频瞬间眼睛湿润。一份乡情像树根一般再次深深扎植于脑海…

春节与亲人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儿时的故里待的时间更是少之有少,与它作别时,无限感慨,回顾周遭,熟悉、亲切和不舍!在这里,从小能听远远到浙赣铁路线和320国道上呼啸而过的笛鸣,却没有吵到鸟的欢唱和萤火虫的闪亮。隐藏于青山碧水中村庄,一条窄窄的水泥路如一条绸带穿越田野与外界相连。这片绿野已是机器收割,父辈老去,我们长大,渐渐都离开了它,像奶奶家屋檐的燕子每年春天返巢。在春节时我们最思家,深埋心中的传统,是我们一份灵魂牵绊。近些年,家乡附近建起了越来越多的高速路,回家更快捷更方便,只愿一切繁华过往,滚滚车轮不影响这个乡村的遗世独立的美,每次回来,一如梦中魂牵梦绕的模样!

(通讯员 熊忠琴)

责任编辑: 许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