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骑龙(下)
2018-03-12 17:04

曾几何时,进出小源的路大多从早午岭上走,会清桥被冷落了。它仿佛一位阅尽人间沧桑的老人,安详地横卧在小源溪上,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会清桥畔,青山壁立,偶有白云掠过山顶。溪水在峡谷间激越奔涌,激起浪花无数。在阵阵松涛的伴随下,小源溪一路欢歌,走出峡谷,来到上徐桥。

上徐桥是一座桥的名字,离会清桥约一里有余,后有徐姓从方家外迁到桥头,并渐成村落,村以桥名。

从上徐开始,小源开始开阔起来。在这块开阔地上,自上而下,分布着上徐桥、孙蔡和外章三个相对较大的村庄。这三个村庄以孙蔡为中心,居上首者称上徐桥,居下首者称外章。

孙蔡是个比较古老的村庄。至少在南宋时,就有孙姓人在此居住,称孙家。到了元朝,洋尾埠有个叫蔡道息的人一路游山玩水,来到大源仇村丁畈,见是个宜居之地,就在那里安了身,娶了妻,生了子,自成一族。蔡道息有四个孙子,其中蔡崇先和蔡崇义两个,辗转来到小源孙家谋生,其中一个给孙家当账房先生。孙家见他为人忠厚,做事细心,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随着岁月的流逝,孙家渐渐衰落,蔡家人丁开始兴旺起来,有人建议把孙家改为蔡家。但是,蔡家人一直没有忘记孙家的大恩大德,没有把孙家改为蔡家,而是用两个姓同时作为村名,并把孙字放在前面,孙蔡之村名由此而来。

太平天国之后,丁畈那边的蔡姓人被杀得仅剩一人,后也不知所终。孙蔡这边的蔡姓人也是十剩八九。据村里八十多岁的蔡开忠老师说,他的太公蔡有信早年在严州城里卖烧饼、油条,生活还算过得去。太平军打进严州城,生意就不好做了,就收拾起烧饼、油条摊子,回到老家。由于村里人口大减,蔡有信就用手中的积蓄,置办了一些田地,过起了乡村生活。在蔡有信的苦心经营下,蔡家重新焕发了生机,再次成为村里的大姓。

外章在孙蔡的外面,早年叫外庄,后因村里以章姓人为多,故又名外章。

在整个小源中,从内到外,原有腾龙、镇龙、骑龙、回龙四座庙,现仅剩骑龙一座。

骑龙庙在孙蔡与外章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其实骑龙庙不是庙,是寺,叫永庆寺,建在小源溪的西岸。相传,寺建成后,为方便香客往来,在溪上建了一座木桥。可是,每遇洪水,木桥即被冲垮。有一年,一位放牛小鬼在溪边玩,见对面有几位香客想去寺里进香,但苦于无法过溪。放牛小鬼灵机一动,顺手从溪边抓过一根松木,往溪上一架,只见这根松木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座木桥。香客们顺利地过了溪。当他们回头再看溪上,木桥早已没了踪影,那根松木也化成了一条龙,驼着放牛小鬼腾空而去。香客们马上跪在地上,朝天而拜。从此,永庆寺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骑龙庙。以至从上徐桥开始的小源也被称为骑龙峡,骑龙村也因之而得名。

骑龙庙自明永乐年间建成以来,历经磨难,屡毁屡建。特别是太平天国时,整座庙被烧为灰烬。乱后,在当地一些热心人的努力下,得以重建。

1942年5月,一股日军进犯建德,一路上遭到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致使他们不敢走大路,而专拣小路走。当他们来到骑龙峡中,又遭遇了埋伏在两边山上中国军队的伏击,直打得鬼子抱头鼠窜。鬼子来到永庆寺,见一和尚正在扫地,就把他抓去当向导。和尚也不知何处有埋伏,只管低着头,把鬼子带出峡谷口,结果又遭了伏击。鬼子认为和尚是故意把他们带进伏击圈的,就把和尚一枪给毙了,然后向双溪口方向逃窜……

1943年1月,浦江县沦陷,浦江中山中学在校长王恭寿的带领下,来永庆寺避难。师生们借庙舍复学,他们把戏台辟为老师的办公室,把戏台后面的化装室和戏台下面的空间隔成一个个小房间,作为老师的宿舍。教室和学生宿舍全都设在戏台前面两边的厢房里。即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也没有忘记国父孙中山先生,把供奉东平王的大殿稍加改造,建成一个中山纪念厅,供学生集会、纪念之用。

有一位包怡春老师还亲手制作了一幅立体中国地图,放在大殿正中,地图前面竖着一块牌子,上面用岳飞的字体写着“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所老师以此种形式,时时警醒同学们不忘国耻,立志抗战,把鬼子赶回东洋去。

“文革”时,骑龙庙被毁。现已重修,为乾潭地区最大的宗教场所之一。(全文完)

记者 沈伟富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