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民生·服务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初升高中: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2-09-06 10:17

“我的孩子考上高中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不用初中那么辛苦了。”“孩子上高中了,离家越来越远了,我管不了孩子了,该怎么办?真担心孩子在新学校的学习生活。”“我的孩子学习还可以,生活能力很弱的呀,没有家长照顾,真不放心!”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升入高中段学习的态度不一,有的家长表示放心,而更多的家长还是担心孩子长不大,到了新环境,能否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生活表示担心、焦虑,如何让孩子调整状态顺利完成初高中的衔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部分德育教师,一起来探讨交流,为广大家长学生老师支支招。

支招一:调整心态 平和坦然接受现实

在采访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丁宏梅老师向记者表示近日刚接到一名戴姓同学的心理求助,求助者戴同学因中考几分之差而无缘于我市一级重点高中,最终被普通高中的重点班录取。刚入学时他以自己优异的中考成绩引以为豪,甚至在看待同学时还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他坚信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成绩上必然会稳坐江山,于是在面对学习时,他从心里产生了懒散懈怠的情绪。然而好景不长,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由于考前准备不充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戴同学在成绩出来后,尝到了一落千丈的滋味,随之接踵而来的是家长叹息,老师的遗憾,自己的自信心也倍受打击,挫败感的侵袭给他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抵触情绪。“简言之,这种错误心态产生是因为学生和家长从内心就存在固定扭曲思维,认为初中成绩好,高中随之也必然好。同样道理,有些学生会认为,只有重点高中才能考上理想大学,若初中时成绩一般,其希望就微乎其微了,”丁老师告诉记者。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现象之一就是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如若获得一点成绩,那么学生就会从心里自我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但若稍遇失利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很多学生过分看重自己的中考成绩,从而导致错误的自我定位。其实进入高中以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学生们必须认识到以前无论是辉煌成绩还是失败经历都会成为过去,保持平和心态,扎扎实实地着手高中学习计划,”丁老师说道。

成绩下滑除了心里矛盾原因之外,高中新生还要面临学习方法的改变。高中与初中相比,学习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内容综合性加强,因为高中的知识是将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升级,由于内容多、时间少,老师传授教学多以典型性题目为指导,这就对学生的归纳能力、抽象思维、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等方面有了要求,从而需要学生要从心里上走出初中的“填鸭式”学习转变到高中的“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此外,高一的学科比初中增多,任务繁重,很多同学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低效学习。所以也更需要学生做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做到主次分明!

支招二:客观认识 主动坦诚融入集体

记者在采访中,某高一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己女儿在农村初中一直是个佼佼者,老师的宠儿,同学羡慕的榜样,最终考入实验班。但到了新学校却找不到曾经的优越感,而且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大有人在,总感觉老师不太关注自己,至此也会因为班主任一句善意的批评提醒,却让自己敏感的认为是看不起自己,甚至在这期间发生过严重的师生冲突的局面。不仅如此,她觉得自己在高中没有推心置腹的朋友,只是一种表面的应付,总觉得他们的内心总是包裹着、防守着。

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专家们认为:“青少年期的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为‘假想观众’,简单的说就是认为周围的人也像她自己一样关注着他的外貌、行为、成绩、困惑等一切,总觉得自己处于舞台中心,总有那么多观众关注着她,而当她意识到自己事实上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被老师重视时又是非常的失落。”

在记者的采访中,大多老师认为,这一类的案例在重点高中很是常见,由于原先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落差”太大,不少同学则很难摆正心态。即使成绩依然优秀但老师的“宠儿”太多,自己还会有一种失重感。

专家们建议,合理的做法是要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和同学,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不是过高的评估自己,在班级和学校中重新给自己定位。走出内心的封闭状态,培养乐群意识,毕竟原来的学校是“井口”,他们从原来“井口”走出来,看到外面的世界,自然要开阔胸怀,抱着谦虚乐观的态度,在相互合作学习交往中提高自己。

在心理学上,人际交往的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先对别人。白金定律:别人希望你怎么对他,你就怎么对他。进入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善于交往,不知道如何与同学、老师相处,不懂得去理解他人。

专家的建议是首先要真诚主动的开放自己去认识老师和同学,不要等着别人来关心你。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或生活上的摩擦、困惑,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合理宣泄,最理想的方法是学会找朋友或老师倾诉。只有在这种真诚的沟通中才能消除误会,获得鼓励、信任、支持和安慰,以满足必要的心理需求。

(通讯员 丁宏梅 胡锦洪 记者 周碧辉)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