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民生·服务

微信扫一扫分享

【心约桥】你“一厢情愿”了吗?
2012-09-19 22:24

晚上游泳归家。正漫无目的左顾右盼时,一男子从人群里冲着我指手画脚地走过来,看样子仿似跟我打招呼,可我定睛仔细瞧瞧,还是不认识。然后我才发现,原来他并非跟我对谈,而是在跟电话里的那个人说话。“我就在桥这边,你在哪边啊?我就在这个店门口啦……”边说边用手夸张地比划着方向,时不时,他还显得有些生气。“就这边啦,转过来就是,我不是站在这里呀!……”面带愠色。可想而知,电话那头的人可能压根没听懂他的指引,走岔了方向。

我以为男子在对我说话是我的“一厢情愿”,而男子自己也一厢情愿的以为自己说的位置能让电话里的人听懂。

生活中,我们多多少少会一厢情愿地以为,我们的当下,别人都能感同身受,其实事实往往是大相径庭。我们想的不仅别人无从得知,即使你表达出来,也不见得对方就能和你想的如出一辙。近日,一初二学生小凡向记者倾述起自己的困惑。

初二学生小凡进入中学后,没有调整好学习的节奏,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同学关系日渐疏远,似乎找不到特别谈得来的朋友,而且有些自认为很好的朋友,可告诉他们的秘密却总是不多久就被其他同学流传开来,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他泄露的,久而久之也就对朋友失去信任。伴随着没有朋友的失落,他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嫁给了电脑和电视,可时间一长,对游戏的留恋又减弱了他对学习的兴趣,于是学习开始一落千丈。随之而来的又是父母的训诫或关怀,有时如涓涓细流,有时如疾风暴雨,交替出现,让小凡喘不过气来。在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后,亲子之间关系有所缓和。可之后却又在关于小凡学习的讨论上卡了壳,父母说,对于小凡的学习已经不抱太高期望了,只要尽力就好。父母原以为小凡听到这样的话应该如释重负般地欣然一笑,可结果却是,小凡原本低着的头垂得更低了。追问下去,小凡更是嚎啕不止:“尽力尽力,你们的尽力我办不到的!”

“你怎么办不到呢?你只要按照你自己以前的方法学就可以啊,”在母亲的连连追问下。

“怎么会呢?你们不是曾经说过,如果我尽力了,考进前三名是没有问题的。你们要我尽力,就是考前三,我怎么做得到呢?”小凡的回答让父母都石化了。

小凡的困惑在中学生并不少见,在日常的沟通中,类似的一厢情愿也算是屡见不鲜。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还有上下级之间,无处不在的沟通,也就无处不在的充斥着林林总总的偏见和一厢情愿。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我们的“鸡同鸭讲”?是否有迹可循?

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专家们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答案。专家表示,“一厢情愿”的产生应该主要与个体间认知的背景有关,人们认知领域的不同,会造成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会有所不同,相应的反应也就不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和看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素芳给我们打了个比方:“一般人,当看到‘冰’字时,会想到什么?我想除了字面意思,可能大家还会想到寒冷或者蓝色等等一些简单的联想罢了。而在我接触的一位女生中,女生在看到这个字时则会歇斯底里,甚至听到和‘冰’相近读音的字词都会反应剧烈。原来她刚刚出车祸去世的男友名字中就有相同读音的字。这样一来,或者你也就理解了,我们对待同一件事为什么反应会有所不同。”

再比如小的时候,母亲总是强调要保持衣服的整洁,当然她也以身作则,把家里打扫得一丝不苟。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了以后也许就多少有点洁癖,对于那些爱干净的人天生有好感,也更愿意跟他们交朋友。当然另一种情况也可能发生,他或者成年后邋里邋遢,不修边幅。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摆脱了母亲的影响,而是以相反的方式来反应这种影响和继承,精神分析给了其一个新的定义:反向形成。

这些烙着我们生活背景的“一厢情愿”而造成误会是否可以缓和和消除呢?专家们建议,或者可以试试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干预方式——“中庸”之道,取一个折中的平衡点,比如在小凡与父母的沟通中为“尽力”找一个折中的表述和行为方式。或者也可采用西方人对待问题的办法——流动,即变换角度和方式来对待同一件事物。可以引导小凡站在他父母的立场上想想他们的心态,对他们的处境感同身受。那样即使鸡同鸭讲,良好的关系在那里,沟通的效果相信依旧会很好。(记者 周碧辉 通讯员 陈素芳)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