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旅游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商贸旅游

微信扫一扫分享

新叶:温一壶800年的“乡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新叶模式
2014-07-01 08:48

 

□记者 翁伟先

引言:“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去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的一句诗意表述。 “乡愁”两字不仅仅是诗意化的语言,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情感的维系,是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乡愁”出现在以冷峻风格著称的党的会议公报中,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文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对人的精神情感的尊重。

 

形成“记得住乡愁”语境,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太多。

工业化、城镇化大背景下,属于传统的、农耕文化的、手工技艺的、乡土风格的、口传心授的、地域特色的种种文化样式、形态、物件、遗址、风俗,正在迅速瓦解、消失。有资料显示,自2000年到2010年,我国自然村落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平均每天消失近100个,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村落。

著名作家冯骥才发出了这样的质问:“传统村落的消失,使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了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之灰飞烟灭。如果这些东西都没有了,都消失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乡愁?”

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李秋香在《中国乡土建筑初探》中追问:“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对先辈们劳动、创造的尊重和感谢,对他们的生活毫无兴趣,不屑于欣赏和借鉴他们的成就,这个民族会是健康的吗?”两位教授在书中问着自己,也在考问着世人。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当太多的人行走在城市,却依然充满乡愁的时候,当我们的国家正从历史的脐带脱落的时候,一直关注、指导新叶古村落保护的陈志华教授,却充满信心地认为:“新叶村的保护迟早会成为中国的典型。”面对新叶,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就是中国,这才是中国!”

路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不做不成。

新叶,这壶用800年酿就的“乡愁”,正成为洞察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扇重要窗口。

 

■新叶古村落保护利用的痛与梦

—————————————————————————————

【新叶模式内涵一】 新叶古村的保护利用绝不能在“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中打转,必须政府主导,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统领新叶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统筹处理好保护抢救与合理利用、古村落保护与民生合理需求、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保护利用与村民居住条件改善四组关系。

—————————————————————————————

初夏的新叶,山水隐村庄,荷田连村落,新叶古村落如珍珠般地缱绻在这一自然景致之中,构成了一组东方神秘文化的立体图像。

上世纪80年代前,藏在深闺之中的新叶古村落尚鲜为人知。直到90年代末,因中国乡土建筑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李秋香《中国乡土建筑初探》专著而声名鹊起。专著对新叶“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的褒奖,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从2000年开始,保持了近800年的新叶明清建筑群,却一点点地被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建筑所吞噬,部分水塘被掩埋。尤其在2002年到2007年间,由于农建房管理的失控,新叶村出现了100多幢新建房屋,其中三分之一插建在古建筑中间,破坏了古村“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整体规划格局,弱化了古村落的景观价值。

这一乱象引起了建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叶古村落保护工作开始启动,在“保护为重、抢修第一”等一系列关键性的认识上达成一致,新叶古村落保护是一项纯文化遗产保护,是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得到了明确。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班子,建立了市镇村三级组织保障机制和三人工作小组。大慈岩镇新叶古村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新叶村制定《村规民约》,并对古民居的保护和维修提出了具体要求。

紧随其后,在省级《新叶古居民保护规划》及陈志华等教授、学者提出的保护方案、意见指导下,村庄整治、道路改造、水系贯通、村外水口恢复、古民居修缮、污水处理、三线下埋、环境整治、新区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先后实施。自来水改造、池塘恢复改造、环境绿化、主要道路铺设等一系列项目有序推进。同时,对影响视觉的新建筑予以拆除或降层改造,恢复“种德堂”古药房、“百隆”古店铺,种种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时间定格在2009年。

这一年,承载着新叶古村落保护利用梦想的《新叶共识》发布,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新叶模式”初露端倪。

2009927,第二届中国乡土建筑文化抢救与保护暨建德新叶古村研讨会在建德举行。会议对新叶村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保护方法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形成了《新叶共识》。

《新叶共识》内容包括:文物村落保护必须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把遗产保护和民生建设结合起来,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注意做到自然、文化和社会三个生态环境的和谐。地方各级政府发布的法制法规和乡规民约相互补充,逐步建立起以适应乡村村民自主管理为基础、地方政府以政策配套为支持的文物村落保护法治环境。把文物村落保护与21世纪中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提高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相结合、与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实现当地社会、环境和经济综合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古村落保护要以严肃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挖掘、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积极探寻文物村落保护事业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严格避免那种为了促进旅游而“创新”的伪文化、伪民俗、伪传统的渗透和玷污,避免唯利是图的商业文化对固有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侵害。

2013年,新叶古村落保护利用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0107月新叶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20122月入选中国首批传统村落,20133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三月三”传统庙会、新叶昆曲被列为省级非遗名录。 

20139月,入选全国6个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综合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新叶是浙江省、中国东南部唯一入选的综合试点单位。

为此,建德市委、市政府按照综合试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明确目标,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在充分吸收专家学者指导性意见和其他古村落保护利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委托清华大学制定新叶古村落保护利用综合试点规划,目前该规划已通过省级初评。《新叶周边大景区旅游发展规划》正在顺利推进中,新叶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遗产三大保护体系宣告形成。

建德市委书记戴建平多次调研新叶古村落保护利用综合试点工作,并提出了“四个有利于”的总体要求:有利于加强我市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有利于整合资源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加深我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利于实现古村落富民强村的可持续发展。戴建平指出,新叶古村落保护利用综合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村落要保护,文化要传承,旅游要发展,群众要增收。目标是争创全国试点的样板村,走出一条具有建德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新路子。

 

■新叶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快与慢

—————————————————————————————

【新叶模式内涵二】 建德上下形成了“举全市之力保护新叶古村”共识,确立真实、整体、活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加快保护古村落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农耕文化延续性。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古村落保护利用以村民受益、增收为标尺,以转化为村民自觉保护行动为衡量标准,分阶段推进,不急功近利。

—————————————————————————————

新叶始建于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总面积15.43平方公里,目前村民总人数3346人。从玉华叶氏第一代叶坤到此安居,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发展到第36代,历史发展脉络清晰而完整。

新叶的历史人文资源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特点。有保存完好的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寺和200多幢古民居。祠堂、民居、庙、塔、桥、学堂等,与山、水、田、园、人协调共生。从构架、梁、柱、斗拱和牛腿、举架和侧架,到窗、地板与楼面,甚至到墙面、天井、檐等的做法,都十分的精细、考究,展示着中国乡土建筑的朴实、率真和人情味。

新叶至今仍自觉保持着有序的宗族结构和鲜活的文化传统。其农耕文化、宗法制度、生产生活方式、民间工艺、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祭祀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南方农村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不可多得的样本。由古老“上巳节”演变而来,新叶的“三月三”祭祀仪式保存完整,规模盛大,士大夫文化与民间世俗文化在这里完美融合,对我国传统民俗学、文化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高水平的诗词歌赋、楹联在村民中口口相传至今,是中华文化极为生动的一个案例。新叶的堪舆、规划和营造技艺,是我国古代风水理论、规划设计思想、施工管理方法的典型代表。有连续文献记载的村落宗谱,是地方史和乡土建筑研究的重要标尺,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新叶以道峰山为朝山,玉华山为祖山,两条内渠为“左辅右弼”,整体朝北的格局,包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新叶“耕”与“读”并行,为未来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型和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抟云塔、有序堂和玉泉寺成一条直线,是道峰山与玉华山两主峰连线的中分线,古村落格局独具特色。

新叶整体风貌保存较好。村外山脉连绵,田畴广袤;村内青瓦白墙错落,环境优美,极具诗意。新叶邻近工匠云集的金华地区,乡土建筑中的木雕、石雕、彩画工艺水平很高;建筑内部装饰繁简有度,技艺精湛,生动地反映了乡土社会的传统生活。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村落面貌,是宗法制度统领下形成聚落的完美典型。

这,就是被称为“中国东南沿海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的新叶,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叶。

面对众多物质、非物质文化遗存,建德市委、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大慈岩镇、新叶村,认真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总体规划统领下,使新叶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进入快车道。

 加快保护古村落的完整性。保持建筑、村落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内在关系,避免“插花”混建和新旧村不协调,注重村落空间的完整性。保护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忆,防止盲目塑造特定时期的风貌,注重村落历史的完整性。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经济、社会等价值,防止片面追求经济价值,注重村落价值的完整性。

加快保护古村落的真实性。杜绝无中生有、照搬抄袭,防止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现象,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避免填塘、拉直道路等改变历史格局和风貌的行为,禁止没有依据的重建和仿制,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形态的真实性。

加快保护古村落的延续性。提高村民收入,让村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实现安居乐业,注重发展的延续性、村民的参与性。传承优秀传统价值观、传统习俗和传统技艺,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严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过度利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延续性。

加快建立古村的保护体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体系,继承和延续新叶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特色。点:即包括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祠堂结合水塘构成的村内公共中心,具地方特色的古老民居等的保护。线:即保护由东西向的老街和南北巷道构成的街巷网,道峰山-有序堂-西山祠堂的村落发展主轴线,玉泉寺-有序堂-文昌阁的空间景观轴线。面:即把新叶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保护以抟云塔为标志点,传统民居为主构成,依偎于道峰、玉华两山脚下的村落空间形态和粉墙黛瓦的色彩基调。

     加快形成历史文化展示氛围。新叶街巷纵横,民居粗犷、古朴。与之相映的是,新叶在饮食、居住、节庆、婚嫁、丧葬、禁忌、传说、信仰、戏曲等方面的独特民俗,不但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更是中国乡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在重视大量田园风光和自然山体景观保护的同时,要多层面、多视角展示新叶古村落社会文化,形成展示氛围。

加快出台更有效的保护措施。完善名录,继续开展补充调查,摸清新叶古村底数,做好古村文化遗产详细调查加强建设管理,规划区内新建、修缮和改造等建设活动必须符合规划要求,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区划内相关建设及文物迁移的,必须依法履行报批手续加大资金投入,统筹环境保护、财政奖补等专项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利用。

加快古村落“三区”保护步伐。一是核心保护区,面积约11公顷。按照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要求,对影响古村落景观的建筑进行拆除、降层改造。二是外围控制区,总面积30.36公顷,该区内各种修建性活动要根据规划要求实施。三是农耕风貌保护区,面积582.64公顷。着力保护乡村田园整体风貌和山岳景观的完整性。大力保护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及其环境,对上吴方、汪山、李村、下金刘、麻车岗、三石田等古建筑进行统一注册登记保护。保持乡土建筑风貌的统一性,对色彩、用材、高度等进行统一控制。

“建德用这样的精神做古村保护,我非常感动。这不仅符合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也符合科学发展观,而且这样的创新和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中央教育科研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如是说。

 

■新叶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加与减

—————————————————————————————

【新叶模式内涵三】 善做加法:强化重点公共建筑修缮,改善古村内外基础设施条件,发掘、传承“非遗”项目和传统工艺、技能,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收入,达到富民强村的目的。巧做减法:古村保护利用和当前“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新区规划建设、部分古建筑产权处置相结合,全力体现“水清流,绿掩映,路整洁,房古朴,人安逸”的新叶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在新叶,历史是这个古村的根脉和记忆,文化是这座古村的文脉和灵魂,让这里有了“乡愁”的归属感,它们像散落在新叶每一个角角落落的珍珠,温润着这座古村的底色。

与国内一些古村落不同的是,新叶的保护利用呈现出了一个动态、活态的过程。一方面,这一模式避免了国内一些古村落把民居看作是过去时代的图像,一种纯洁、原始、静止文化符号的缺陷。新叶动态、活态保护利用过程,体现出了全方位的延续,凸显出了古村传统的厚重与鲜活,为各种“非遗”提供了宝贵的“生命土壤”。另一方面,新叶进入当代,唯有动态、活态的保护,才能满足村民增收、享受现代文明和科技带来的便利、提高生活质量的民生需求。

在这里,古村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两者互为动力,而“善做加法、巧做减法”则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矛盾的新叶路径之一。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加法。加大新叶5大类18种非遗的挖掘、传承力度,保护新叶非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首先,成立大慈岩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非遗进行全面梳理,对历史建筑分类挂牌并全面抢修。其次,保护、传承新叶昆曲、土曲酒酿造工艺和老木匠、篾匠、箍桶匠等民间技艺。新叶昆曲已成为省级非遗,有整本大戏11本,折子戏传承人叶昭标定期培训村民,新叶昆曲少儿班成立。第三,叶氏家族历史、玉华叶氏宗谱展览,土曲酒酿造工艺流程、工具展,民间古艺木雕雕刻过程、村民书法作品,村民农耕用具、日常生活器具展,乡土特色的果子菜、八果莲子汤、枣肉糕小吃制作工艺等等,一大批文化挖掘整理、技艺传承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做好古村落环境整治的加法。秀水绕村蓝作带,三峰鼎立翠为屏道出了新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的绝妙意境。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大慈岩镇党委、政府和农办、文广新局开展新叶“五水共治”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了古村内外河道保洁、疏浚、禽畜养殖整治、生态修复、水质改善等工作,全面保护古村水清、流畅、常绿、景美的生态水环境。

做好“全域景区化”建设的加法。去年以来,大慈岩镇党委、政府按照“镇是一处景,景是一个镇”的目标定位,围绕市委、市政府大慈岩—新叶古村大型旅游板块建设的思路和要求,依托域内连接大慈岩风景区、新叶古村、十里荷花风景区的“Y”型旅游精品线,以景观建设、风貌塑造为基础,以核心景区带动整体发展为路径,由点到线,由线带面,全力布局该镇“全域景区化”建设。谋求处处有主题、处处可旅游、处处宜休闲,把全镇作为一个最大的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打造,从而与新叶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相统筹、相协调。

做好集镇功能配套的加法。过去,大慈岩镇的集镇建设较为“碎片化”,新叶古村保护利用缺少了应有的功能配套。在该镇引进的浙江中磐慈岩印象新城等一批集镇建设项目驱动下,这一历史将被改写。慈岩印象新城项目位于该镇“Y”型精品旅游线的中心节点上,周边景点、景区环伺。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体量达12.8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后,将成为集居住、购物、旅游度假、农耕文化展示、商务酒店、特色农产品销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集镇中心,将为新叶古村落保护利用提供充沛的商业动力和良好的集镇功能配套。

做好以“三改一拆”为主要内容的减法。善做加法的同时,新叶保护利用也在巧做减法。在大慈岩镇的12个行政村中,新叶村的人口最多,以往违建乱搭现象时有发生。大慈岩镇党委、政府加大了“三改一拆”工作力度,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动员违建者自拆的基础上,对部分违建予以强拆。仅3月底的一次专项行动中,新叶村就拆除违建近2000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建乱搭现象,推动了古村保护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今年5月,新叶卓有成效的古村保护利用工作和独具特色与魅力的农耕文化、纯朴民风,吸引了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栏目组来到这里取景拍摄,节目将在74日和11日播出。

 

当前,新叶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正向纵深推进。一个“农耕生态景观美、百姓民生设施全、参与业态经营好、休闲旅游人气旺、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新叶模式”正在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新叶实践,对新叶古村落自身保护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其模式内涵对更大范围内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也同样具有现实的样本价值。

责任编辑: 余锋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