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三农

微信扫一扫分享

我市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初现转型
2015-11-10 17:00

我市蚕桑产业是农业产业中的传统特色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历史,1992年高峰期全市桑园面积2.5万亩,全年饲蚕种45053张,产茧1731吨,桑园面积、养蚕数量、蚕茧产量均创历史最高,经济收入在农村经济作物中居第三位。但近年来蚕桑规模偏小,生产上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了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使蚕桑业在农业经济份额中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资源利用的重视,我市蚕桑产业进入了以桑园基地为产业基础,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开发手段的蚕桑多元化发展转型期。

首先,种桑养蚕售茧仍是我市蚕桑生产的重点,小蚕规模化共育、培养家庭农场和养蚕大户,适度规模经营是今后我市蚕桑生产的发展方向。

小蚕规模化共育为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依托省市各级部门的资金和技术扶持,目前我市已经有3家小蚕共育示范中心,共育蚕种的总面积达到510平米,共育的设施设备一期可供1500张蚕种参加共育。2015年共育蚕种1051.5张,,参加共育农户427户,共育规模和服务农户数居全省前列,今年参加共育每张蚕种平均节本增效达到322.5元,增加了34万元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市小蚕规模化共育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和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小蚕共育规模化发展,科学发展蚕桑产业;同时转变蚕农思想观念,让农户从到订种人员手中购买蚕种改为到小蚕共育服务中心购买商品小蚕的饲养转变。再者加强示范带动作用,为周边县市乃至全省推广规模小蚕饲养技术打好基础,使之看有基地,学有样板,并且我市也不断健全小蚕共育服务中心各项制度,规范管理,巩固小蚕共育的实施成果。

加强家庭农场式养蚕大户的培育,鼓励蚕桑适度规模化经营。饲养技术较好的养蚕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桑园面积达到10亩以上,按照技术规程做好桑园管理工作,技术推广部门配合养蚕大户制定全年的养蚕规划,分期多期饲养,充分利用桑叶资源养足蚕种,同时推广机械化操作(桑园中耕机、剪伐机等),配合桑园统防统治,节本增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全年养蚕结束后桑叶多余可制作桑叶茶,桑园冬闲可进行立体种养,桑枝条加工种植食用菌或作为其他产品的原料,最大限度的循环使用桑园和养蚕设施,达到养蚕经济的最大收益。

再者,我市桑叶茶、蚕桑被、桑果及桑果产品开发等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不断提升,据初步调查,我市2014年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的产值比2010年几乎翻了一番,而今年产值比2014年又翻了一番。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令蚕桑产业从各个环节、不同层面融入现代大农业。

桑叶茶的开发成为我市蚕农和合作社效益新的增长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桑叶内含有一种叫做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生物碱,这是一种仅存在于桑叶中的一种生物碱,含量约100mg/100g,同时桑叶内还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和植物醇,其含量是绿茶的3-4倍,具有减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2013年开始,我市在大同镇逐渐开拓桑叶茶制作,合作社将田间养蚕剩余的桑叶收购来制作桑叶茶和保健茶,全年制作桑叶茶10余吨。2014年逐渐扩大桑叶茶制作规模,加工生产桑叶茶80余吨,主要出口台湾、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市桑叶茶加工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新建一条桑叶茶加工生产线,每天可制作桑叶茶3吨,预计今年我市桑叶茶将加工170吨,出口台湾、美国等国家作保健茶原料。并且我市还加工桑叶袋泡茶和冬桑保健茶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今年桑叶茶预计产值将超过1500万元。加工桑叶茶对养蚕的农户来说每亩多余的桑叶可增加几百元收入,而不养蚕的农户,亩桑采叶每年可收入3500元以上,不仅增加的蚕农的额外收入,还有效激励蚕农做好桑园规模化经营管理,减少失管、弃管桑园数量。明年全市桑叶茶制作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建立桑叶茶专用桑园,并且研究优化杀青、高温提香等生产工艺,脱除传统桑叶茶的青味和腥臭味,提升桑叶茶的风味品质。

扩大蚕丝被产业规模,拓宽蚕丝销售产业链。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蚕丝被已经作为一种高档寝室用品开始越来越受到中高收入家庭的喜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名牌家纺系列用品”的队伍之中。众所周知,蚕丝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不仅有滋养皮肤、清洁保健的作用,还能增强体表细胞的活力,对关节炎、哮喘等病人都非常适宜,有很好的美容保健作用;其次,蚕丝是被保暖透气性良好,特别适合皮肤易瘙痒的老年人或敏感性肌肤的人士使用;第三,蚕丝被贴服性好,特别适合有颈椎炎或特别害怕肩膀受风的人士使用。第四,蚕丝被使用免拆翻,清洁健康。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从2010年注册了“新安江”牌蚕丝被商标,2011年开始引进蚕丝被加工生产流水线,生产100%桑蚕丝纯手工制作免翻蚕丝被,将原来加工成高档丝绸产品的原料用来加工成贴身保暖的被子。今年我市继续扩大蚕丝被生产规模,加工蚕丝被5000余条,预计销售产值将达到350万元。蚕丝被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市场容量日益扩大,前景十分看好。扩大蚕丝被产业规模不仅能很好地拓宽蚕桑产业链,还成为解决当地农村富裕劳动力,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蚕桑专业合作社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果桑采摘游,农业休闲观光又一道风景线。桑椹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胡萝卜素、维生素、苹果酸、酒石酸,磷质等丰富的营养成份,并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常吃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驻容养颜之功效。桑椹的市场价格达到每公斤30元,特别适合老人小孩全家出游采摘,今年我市大同镇和大洋镇采摘桑果达到4000人次,。同时去年冬季大同镇徐韩村新种密植果桑30亩,明年将在五一期间上市采摘。明年我市将建设高水平果桑生产基地,应用安全生产技术,有效防止菌核病,保障桑椹质量安全,在鲜食的同时研发复合型桑果汁、桑果酒、桑果保健醋、桑果干等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且针对桑园生产周期短的特点,进行桑果产品食药用开发,提高桑果基地的综合经济效益。相信我市随着果桑种植的不断增加,桑椹加工的副产品也将逐渐增多,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互联网+蚕桑”的模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开始渗入蚕桑产业。我市部分年轻电商企业依托大同和大洋的蚕桑基地,开启“土地流转+电子商务”的新模式,在淘宝等互联网交易平台上出售各式各样的蚕桑产品,有各式各样的蚕品种并配备桑叶销售,还有彩色蚕、彩色茧、桑叶茶、蚕丝被等,同时2年生品种桑、果桑苗木在互联网上销售也极为火爆。由于我市蚕品种网上销售起步较早,从而打下基础,今年更添加其他蚕桑产品进行销售,不断将我市蚕桑产品推出去,把品牌和营销推广做出来。互联网让蚕桑产品品牌快速建立,降低推广成本。把我市优质的蚕桑产品“嫁接”互联网,助力蚕桑这个传统的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融入现代大农业。

目前在整个蚕桑产业的资源利用中,茧丝绸所占的比重仅占3%,丝绸虽贵,但种桑养蚕比较效益却不高,但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要实现从“一粒茧”“一根丝”向“桑园”“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就像桑叶,它不仅是蚕宝宝的美食,而且是牛羊鱼等很好的蛋白饲料,还可以被制成桑叶茶、桑叶菜等大众消费品进入市场,桑果汁,蚕丝被,蚕丝面膜,雄蛾酒、蚕蛹蛋白等这些层出不穷的蚕桑新产品将逐渐丰富消费者的生活,也将成为我市蚕农收入和合作社效益新的增长点。

(通讯员 诸葛翀)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