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三农

微信扫一扫分享

泥腿子种粮报国
2016-04-17 13:30

http://jiande.qmt.routeryun.com/assets/Uploads/20160411/o_1ag1lehk132c1m531uhn5q71pbo1s.JPG

王建坤,中等个子,脸色黝黑,寡言少语,穿着简单朴素。这位不起眼的泥腿子,却是种植、管理着2800多亩稻田的建德市建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建坤从1994年承包108亩水稻田开始,规模逐渐扩大,到目前承包水稻田2800多亩,22年累计向国家投售优质商品粮17900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种粮食大户、浙江省劳动模范。

王建坤一年到头穿梭在田间地头,他对记者说:“多种粮,向国家多交粮食,是我们农民的本份,也是我们农民对国家的贡献!”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的辞藻,朴实的王建坤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的殷切嘱咐。

农家小伙爱种粮

王建坤祖上世代务农,居住在原建德县罗村乡板坞村。罗村乡原属建德县乾潭区,建德是山区县,罗村更是山区里的大山坞,一条四五十公里长被当地人称为“源”的山谷,山谷两边群山连绵不绝,罗村就在山坞的源头,有人戏称罗村为建德的“西藏”。1965年1月18日,王建坤就出生在这条山谷的源头罗村板坞村,罗村山多田少,板坞村每人只有3分多田,主要靠采摘茶叶,出售树木维持生活。

1978年,王建坤14岁时一家从罗村乡板坞村移民到同一区的钦堂乡蒲田村,蒲田村地势平坦,田畴开阔,土地肥沃,王建坤一家7口分得7亩多良田,生活无虞。不久,王建坤初中毕业,到生产队干农活,勤劳肯吃苦不偷懒,被生产队任命为植保员,因为工作突出还颁发了奖状和印着字的茶杯。

1994年,蒲田村进行第二轮农村大田承包,在外做油漆多年的王建坤遵从内心召唤,回村承包了108亩水田,承包面积在建德县仅次于大洋镇一位种粮大户,位列全县第二。当时没有什么农业机械,耕种收割几乎全靠劳力,平时主要靠王建坤夫妻两人打理农田,农忙时雇工帮忙,王建坤种了20亩大棚蔬菜,杂交稻种子繁育60多亩,其余30多亩种双季稻。承包第一年,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干,蔬菜销到桐庐县城,杂交稻种子和稻谷投售粮站,回报令人惊喜,当年赚了十多万元。

车祸住院3个月,王建坤最挂念地里的庄稼

1988年,24岁的王建坤和桐庐县富春江镇溪南村的朱红英结为伉俪。说实话,种粮食又苦又累,还要看天吃饭,碰到自然灾害频繁的年份,往往辛勤的汗水白白流淌,甚至亏本。看上实在肯吃苦的种田郎王建坤的朱红英,也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家女,继承了父母吃苦耐劳的秉性,朱红英也曾被评为杭州市三八红旗手。

1995年5月25日,王建坤30多亩成熟的小麦已经收割在田里,回家吃晚饭时天气预报说后半夜要下雨,并且要下一个星期,王建坤和朱红英急坏了,割下的小麦被水一泡,半年的辛苦岂不全泡汤了?

晚上7点多种,已经劳累了一天的王建坤和朱红英打起精神,走向已经收割好的麦田,将一垄一垄收割倒地的麦子抱到地势高的地方堆放整齐,用尼龙布盖好……当东方露出鱼肚白,夫妻两人才将30多亩收割倒地的小麦收集好,盖上尼龙布。当两人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时,雨也哗哗哗地倾盆而下,而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1998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七,离过年还有3天,大雪纷飞,苍茫大地白雪皑皑。快过年了,又是大雪,这时蔬菜能卖个好价钱,王建坤心里暗自高兴,今年20亩蔬菜种对了。当天清早,他骑着摩托车带着两大框蔬菜前往桐庐农贸市场销售,骑到桐庐县城加油站附近时,对向一辆大货车因为司机疲劳驾驶,径直朝王建坤撞过来,已经靠边退到人行道上的王建坤被撞,昏倒在地。当时正好一辆交警巡逻车经过,将王建坤送往桐庐县人民医院抢救,经检查王建坤脑震荡、颈椎移位、左膝盖磨损三分之一。

接获电话的朱红英心急火燎地赶到桐庐县人民医院,照料丈夫。当时大女儿8岁,小女儿3个月,家里还有一百多亩田要管理,照料病人、照顾女儿、管理田地的重任都落到朱红英一人身上。朱红英像王熙凤管理大观园一样,分出轻重缓急,家事、农事管理得有条不紊,明天田里要干什么农活,雇多少人,她前一晚都安排稳妥。

王建坤已经住院3个月了,看看窗外春耕大忙季节到了,也不知道自己田里怎么样了,他央求妻子带他到田里看一下。朱红英用双轮车拉着丈夫到田里转了一圈,看到油菜、小麦长势旺盛,蔬菜也是绿油油的,王建坤心头窃喜,老婆有点能耐的。

http://jiande.qmt.routeryun.com/assets/Uploads/20160411/o_1ag1lf8n5k1cjub1j5d1011cj44k.JPG

遭遇挫折不气馁,承包耕地扩大到2800多亩

2004年,王建坤从湖州进了80头母羊、3头公羊,田里种了黑麦草,尝试养殖业,能不能走出一条致富路子。经过两年发展,大羊生小羊,王建坤的养殖场发展到羊180头,到第3年时,羊莫名地死亡,前前后后死了120多头,王建坤找杭州畜牧专家化验,病因是肠道感染。这一次疫情严重打击了王建坤发展养殖业的信心,剩余的50多只羊,王建坤低价贱卖,亏本认输。养羊3年亏本5万元钱,王建坤得用种植稻谷赚来的钱填补亏空。

养羊亏了5万,摔了一跤后,王建坤想自己的特长还是种粮,他专心致志种稻谷。2006年,市农业局、市农机管理站在蒲田村试点大田集中种植,全村400亩良田打包,由王建坤一人承包,进行全程机械化试点。王建坤想,粮田集中到种植能手、种植大户手中,是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王建坤买了插秧机、烘干机、收割机、植保机械,准备大干一场。

2007年,王建坤将本村1200亩水田全部流转到自己手中。当年,王建坤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2009年1月,建德市建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实行公司化运营。

2010年,王建坤的早稻获得大丰收,但却高兴不起来,当年早稻收购价格每担49元,一担稻谷挑到粮站不仅没得赚,反而亏本。农药、化肥、人工工资都上涨,但稻谷收购价格却下降。1995年、1996年早稻收购价格每担82元,到了2010年反而下跌到每担49元,这样的行情对于规模种植的王建坤来说,损失更大。

损失面前,是继续坚守,还是放弃改行?王建坤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想自己作为杭州市劳动模范,不管怎样要坚持把田种得更好,才能对得住这荣誉称号。政府的种粮大户补贴也增强他坚持的信心。

2012年,王建坤从钦堂村流转耕地1400亩(其中300亩流转其他村民种植苗木),2015年从庙前村流转耕地500亩,这样王建坤承包耕地达到2800多亩,在浙江省也是排得上号的种粮大户,粮食生产靠天吃饭,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王建坤也遭遇过挫折和打击,2012年8月,王建坤种植的600多亩中浙优系列杂交稻种子刚刚扬花抽穗,长势喜人,不料一夜强台风,将稻种吹倒,基本绝收,损失100多万元。2013年7月,正当稻谷抽穗,碰上连续40多度最高42度的高温,100多亩早稻几乎颗粒无收,损失20万元。王建坤没有被天灾击倒,他不气馁、不服输,擦干眼泪,咬紧牙关继续干。

二十多年规模种植,王建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季节安排、农业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自己一套办法。市农业局、市农技推广中心等部门也给予他大力支持、帮助。

生产绿色、无公害的优质稻米

2014年至2015年,王建坤选用杂交稻优良品种——甬优系列、浙优系列等杂交高产优质新品种,通过市农业局的培训及各部门的支持帮助,在科学种田下真功夫,经过测土配方技术,统防统治技术、全程机械化耕作等实施,粮食取得大丰收,最高亩产达到1600多斤,获得建德市高产竞赛奖,千亩粮食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每亩1300多斤。

连续两年获得粮食大丰收,王建坤2014年投售国家优质稻谷1000吨,小麦245吨;2015年投售国家优质稻谷1057吨,小麦250吨,约占全市的15%

在种植管理中,王建坤多施有机肥、沼液等农家肥、草木灰,控制氮肥增加磷钾肥,较少施化学氮肥。推行生物治虫技术,少使用农药。

王建坤投售的都是绿色、无公害稻谷。记者翻看他出产稻谷的送检检测单,检测单位是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52种农药未检出,7种重金属不超标,真可谓名符其实的绿色产品,王建坤对记者说:“我是一个朴实的农民,我的愿望就是为建德人民、为全国人民提供优质、安全的稻米,为食品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3年7月,王建坤投资25万元,委托杭州托普公司建设物联网,监控探头装到田间,他在自己的办公室,就可以实时看到田间稻谷长势、病虫害情况,天气预报也实时传输到办公室。原来2800多亩稻田,一个人下田观察,一整天都走不完,现在坐在办公室里,一切都尽在王建坤掌握中,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好酒不怕巷子深。王建坤按照无公害、绿色要求生产的稻谷,名声远播,上海杰隆生物有限公司是一家售卖优质猪肉、稻米的公司,服务对象为白领、精英等成功人士,该公司已经和建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接洽,进行合作,将推销王建坤的优质稻米。双方将合作建设“农耕文化”展示园,把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过程、标准展示给大众,让王建坤的优质稻米卖出优价。

王建坤告诉记者,2016年将先建设400亩的优质稻米生产示范方,将农村田园风光、农耕文化展示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了解、体验绿色、生态、安全的优质稻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记者 王庚鑫)

责任编辑: 本网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