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社区

微信扫一扫分享

走访手记: 一对93岁老夫妇走过的难忘岁月
2014-09-30 14:34

邢有胜、朱翠玉老夫妇,今年都93岁,两人从同学到夫妻,一路患难与,共走过了73年婚姻,他们现在身体健康,和女儿儿子住在健安社区,晚年很是幸福。

听说两位老的身体还很好,尤其朱翠玉老人,一个1922年出生的民国女子也读过书,我们很是好奇,值此重阳节之际,我们健安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进了老人的家。

走进老人的家,房子很大,有三间大房,其中一间带有阳台房间的是他俩的卧室,卧室的一边摆放着水果和一些家人孝尽的营养品,床头上放着老人爱看的《益寿报》。阳台不大,却被两人利用、布置的很好,一头书桌,书上陈列着一张珍贵的1933年的老照片,还有一些老人的写作作品,看得出去老人平时经常“舞文弄墨”。另一头挂着邢有胜老人在结婚60周年时写的一副对联,笔势雄健洒脱。在小小一角上种养着十几盆小盆景,花儿看着正艳。靠卧室一侧墙上是书柜,陈列着看上去年代比较久的书籍。这是一间文化气息很重的房间。

眼前两位老人看上去很硬朗,邢有胜老人稍稍有些驼背,但朱翠玉老人,看上去气色红润、皮肤白暂,比我们想象的要年轻。

听说我们来看望,俩老人热情招呼我们坐下。“我们享共产党的福,旧社会还有我们啊!旧社会他工作到大年三十,铺盖拿回家,又要去找,找了才有工作,现在退休还有工资加。”朱翠玉激动地说。

苦难,是两老人早年时期最深的回忆。

1922年10月,朱翠玉出生在金华塘雅镇雅河村,家有5个哥哥,因为妈妈生女儿带不起,有了她的时候,作为童养媳妈妈的很庞爱她,她不想让女儿再做童养媳,让她读点书,能做个记帐的工付匠。“我妈妈靠养鸭生蛋、蛋孵小鸭,养鹅生蛋,孵小鹅供她读书。就这样她读了8册书。”

1942年,那年两人20岁,日军进村,烧杀掳掠,奸淫妇女,在兵荒马乱,经人介绍,一对有缘的小学同学,就这样没有客人,冷冷清清,点上蜡烛夫妻拜个堂算是结婚了。

回想当时的情景:家里就一间半房子,是一个带天井的房子,天井上铺一张床摆张桌算是一间房了,一对红烛在流泪,一对夫妻也在流泪。朱翠玉老人说着红起了眼眶。

三年困难期间,“吃”却成了最大难题,一家七口人,一个月只有46斤米,四两油,小孩子又多。能干的朱翠玉持家有方,一锅稀粥,晚上吃上面一层,第二天吃下面一层,再加点青菜,在永远吃不饱的日子中渡过困难时期。

难忘的1968年因为邢有胜早年参加过国民党,被当作“国民党残渣余孽”拿来批斗,后来押配到“五七干校”,要一边劳动,一边批斗,整整四百天过着“牛棚”生活,肉体被摧残,人格被污辱。那时与妻子见次面悲苦交集,互相流泪。

老人和我们聊天时显得非常有条理。

1976年中国历史上不平常的一年,三个伟人的逝世,唐山大地震,“四人帮”粉碎。那时的邢有胜作为粮产区的驻队干部,在各地搞点推广试验,虽然离家不远,但要到各地学习、参观、试验常回不了家,家里老小全靠朱翠玉撑着。

直到1980年以后,生活才有了好转。知识分子得到提拔重用,刑有胜从技术干部到种子公司副经理,从梅城来到新安江,也把一生的技术、特长帮助完成了《建德县农业志》,并成了一名中国共产党,还被评为高级农艺师。也正是这段时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网四通八达,自来水、电等陆续覆盖到各地。

作为农民的孩子,加上长期的基层乡镇、村工作,两老人见证了,从旧时的佃农,到农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再到国家取消了沿袭了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也经历了从吃都吃不饱到现在有养老保障的幸福生活。

往事历历在目,转眼已过耄耋。现在他们与女儿坐在一起,家对门就是小儿子家,全家人相亲相爱。老来的朱翠玉每天“顽皮”像个小孩,在家一刻不停,连看电视的时候,手脚都不停的运动着。爱看养生的报纸,喜欢吃五谷杂粮。邢有胜老人则读书、看报、写作,两人每天还要唱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他们俩从年幼时与百废待兴的国家共同跋涉,到乘上改革开放的时代列车,与国家同风雨、共成长。他们走过的93年人生路,是真正的自己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一代人。(通讯员 姜紫霞)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