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俗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文化民俗

微信扫一扫分享

生态恶化 裸浴民族迁离泸沽湖
2005-09-03 10:04
  郑劲松 刘萍

   淳朴的民风民俗,恬静的民居村落,自然如画的农田,人们划着“猪槽船”在湖中撒网捕鱼……这就是深藏在云南西北部高山环抱中的泸沽湖,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当隐藏深山多时的“女儿国”掀开她蒙在脸上的面纱时,摩梭人开始面对大山之外传来的商品经济大潮。接踵而至的游客,打破了她往日的宁静,泸沽湖变得躁动起来。当地村民纷纷开办家庭旅店、餐馆招揽生意……

  随之,泸沽湖水发出了预警信号:湖边有些地段的水开始变浑,湖区生态有恶化的趋势,泸沽湖再也不能承受这种无序的发展了。

  ■无序:破坏泸沽湖的“杀手”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四川省盐源县交界之处,是云南重点保护的九大高原湖中唯一一个水质还保持在Ⅰ类的湖泊。泸沽湖开发旅游是从1992年开始的,但长期以来,泸沽湖的旅游业处于自发的粗放型状态,迄今景区内拥有个体经营的家庭式宾馆、酒店89家,客房1689间,床位3409个。当地村民为了争夺好的经商地位,把房子都挤着建在湖边,甚至填湖建房。由于环湖社区生活污水基本是直接和间接排入湖中,湖泊水体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威胁,导致三种特有的裂腹鱼濒临灭绝。 
    <v:imagedata

    “泸沽湖既是社区又是景区,环湖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对资源的利用,增加了泸沽湖环境保护的困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而摩梭文化也因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着变异的危险。”泸沽湖管委会主任余丽军不无忧虑地对笔者说。

  ■搬迁:保护泸沽湖的果断措施

  2004年10月27日,云南省泸沽湖保护现场办公会在泸沽湖畔召开。保护泸沽湖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泸沽湖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会议主题。

  根据会议精神,《泸沽湖环境保护整治实施方案》迅速出台,丽江市政府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八大工程”。“里格村是泸沽湖畔风景最好的村子,但现在因村民违法占地、违章建房,湖岸已被破坏得不成样子。”泸沽湖管委会主任余丽军接着介绍说,按照泸沽湖保护管理相关条例和规划,里格村将实行整体搬迁。

  今年4月,里格村村民开始搬迁。“新建的里格村具有民族旅游文化生态示范村的功能,对房屋的搬迁修建我们提出了10条标准。保持摩梭民居建筑及村落形态的原真性是新里格村主要的修建原则。我们把建筑物的层数控制在二层以内,单体建筑每栋不得超过5间。每个搬迁户的绿化用地不得低于30%,而且必须设立3-5立方米的三级砖砌化粪池,只有通过化粪池处理过的污水才允许排入外围管网。”

  “祖母房”在摩梭民居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家之主的起居之所。整个建筑风格采用木椤房形式,房屋外墙面必须是木质原色,不得采用铁门、铁窗等装饰材料,屋顶也须采用小青瓦。”余丽军说。 

    <v:imagedata
 云南省泸沽湖裸浴温泉

大众裸体的10大理由之:因为传统(组图)
  就在里格村开始搬迁时,与里格村隔湖相望的落水村也在规划中,将被建成“摩梭民族文化观光村”。据了解,落水村沿湖的一些违章建筑被拆除后,将建一条11公里的湖滨带,湖滨带靠村寨一方开辟为步行游路,让游客步行观赏泸沽湖。村寨后面才是长1公里的旅游公路,游客进入泸沽湖畔需步行。

  ■正确看待由“热”变“冷”

  湖边烧烤曾是泸沽湖最热闹的旅游点,但同时也是泸沽湖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去年6月13日,所有的烧烤摊点全部搬迁到新建的烧烤城中,湖边一下就冷清了下来。

  对于这个变化,居住在湖畔的“大狼”深有体会,但他十分赞赏。

  “大狼”是摩梭人,在湖边开有一间酒吧,因为他传奇的爱情故事,“大狼吧”的生意十分红火。“以前我的酒吧前摆满了烧烤摊,因为游客晚上都到湖边来玩并吃烧烤,酒吧里是人来人往,现在烧烤摊搬走了,我的生意也清淡了许多。但这没关系,保护泸沽湖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泸沽湖水质坏了,那什么都没有了。”

  现在“大狼”经常在湖边看着有没有破坏泸沽湖的事情,发现问题就马上向当地管理部门进行反映。“泸沽湖是摩梭人生活的家园,作为一个摩梭人,作为一个环境使者,这是我应该做的。”但作为泸沽湖的直接管理者,余丽军却还有一个更远的想法,就是要以泸沽湖的整治为契机,把泸沽湖旅游打造成“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示范点。他相信经过规范后的泸沽湖旅游更会变得魅力无穷。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