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俗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文化民俗

微信扫一扫分享

元宵节民俗古今谈
2011-02-16 13:59

  “正月里闹元宵”是大戏的压轴,是妙文的豹尾,是谢幕前的狂欢。元宵节最典型的年俗活动,就是红火喜庆的灯会,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宵灯会兴盛华夏,始自隋唐。隋炀帝杨广每年正月十五都在洛阳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外国使者,展示经济富庶和社会繁荣。唐朝风气更盛,举国同乐,将以往一夜灯会延长到三夜。为便于人们通宵观灯游赏,取消平时的宵禁,即所谓“金吾不禁”。宋朝城市生活更开放,元宵灯火更兴盛。明永乐年间的元宵灯节,竟一度延至十天,每年从正月十一开始,京城官员放假十日,源远流长的元宵节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观灯。

 

  旧时,从正月十三始,开启闹元宵序幕。街道两旁挂满彩灯,其中“走马灯”最为诱人,一盏灯有多幅画面艺术呈现不同的历史故事。随着画面不停转动,人物也活动起来,吸引游人围观。旧时京门富家豪户、商号店铺借此争奇斗富,所有寺庙、公所、水会、茶棚,皆灯彩高挂,供路人观赏。

 

  二、元宵。

 

  又称汤圆、汤团、圆子。用糯米细粉为皮,核仁白糖为馅,大如核桃。晚饭前吃汤圆,并把汤圆供奉在神佛祖先的像前。明清时正月十五吃元宵已成全民时尚,这种年俗一直延续至今。

 

  三、团圆。

 

  元宵元宵,合家团圆,共度良宵。正月十五,平时分家单过或外出工作的,都凑集到老人住处。年复一年的灯节团聚,强化了家族内聚意识,维系了家族亲情绵延。

 

  四、赏月。

 

  正月十五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全家同吃元宵,共赏圆月,其乐融融。月圆家圆吃汤圆,象征家庭和睦,美满幸福。

 

  五、饮食。

 

  正月十四,妇女和面蒸制背驮元宝的剌猬和老鼠。正月十五早晨,将“剌猬老鼠”供于神像前,置于窗台灶台门墩上。上午门朝外,下午则转向屋内,象征连续不断把财宝驮回家。天黑掌灯后,燃烛焚香放炮,撤下供品。男性家长主持掌香,将煮熟的元宵供奉于祖先像前,全家老小叩拜尽礼。香尽后撤下元宵,回锅加热后全家人分吃,谓“吃供尖”,然后团聚共进晚餐。

 

  六、猜谜。

 

  旧时元宵节盛行猜灯谜,将谜语写在绢灯上,故名灯谜。明末阮大铖的传奇剧本《春灯谜》和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制灯谜贾政悲孅语”都记叙了猜灯谜的情形。古今延续的正月十五猜灯谜,具有娱乐和益智的双重作用。

 

  七、庙会。

 

  逛庙会是过年一大习俗。正月十五民俗庙会,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特色迥异的小吃,加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成年味浓烈的民俗画卷。天津最有名的庙会,就是古文化街民俗庙会和蓟县独乐寺庙会。

 

  如今的元宵之夜,人们围坐电视机旁观赏元宵晚会,通过电话、短信及网上邮件,将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福发往五洲八方。当今城市生活,确实需要元宵节这样的节日来增强公众的公共文化意识与责任,以孕育培植社区共享精神传统。(叶水泉)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