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俗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文化民俗

微信扫一扫分享

寿昌的排筏运输(小镇钩沉之九)
2011-11-23 16:54

寿昌地处山区,许多物产运销外地甚不方便。在20世纪上半叶以前很长的时间里,基本依靠排筏水运和肩挑车载为主。

寿昌江上有种水运工具——竹排筏,寿昌人称其为“排”,在寿昌江沿江村坊较集中的埠头来回摆渡,以方便两岸乡民和货物过江。

清末民初,虽然新安江上已经有了轮船,但寿昌街上各商号收集的货物要运到外地销售,还是愿意用木排运输,原因就是运资相对便宜。当然,那些短途“撑排的”就难以胜任了,这就需要有专门跑长途的“排帮”才行。那时,寿昌从事这种“排帮”的人不多。他们平时以种田为主,只是在春秋两季寿昌江涨大水的时候,才购买大批木材,绑扎大型排筏,载上寿昌街上各商号收购来的山货,运到杭州以攒取运费。

排筏通常为三层,先用十根杉木扎成第一层,再用九根杉木扎成第二层,然后用八根杉木扎成第三层,上下绑扎牢固后,采用接板凳龙的办法,将一二十个排筏(多的时候有三十几个排筏)首尾相接连成一条长龙,静卧在寿昌江上,十分壮观。为防止运载的货物被水浸湿,他们还在排筏前面几节的中间部分再搭一个台用来堆放货物。这些货物通常是寿昌商号收购的茶叶、桐籽、山茶油、白炭等山货。

当寿昌江上开始涨水,受聘的排工们就在“帮头”的指挥下,一人照管两至三节木排,起篙顺流直向杭州进发。到达新安江的十里埠,不管天气早晚,均在此处歇息。因为此处江面宽阔,水流平稳,适宜排筏停靠。另外梅城属浙西第一大港,什么东西都贵,靠撑排赚来的一点辛苦钱舍不得花。第二天在新登的窄溪住夜,次日天不亮就得起篙赶路,因为必须在太阳没有落山的时候赶到杭州望江门,不然就找不到店家事先谈妥的货主,就得在杭州多等一天。等到与货主联系上以后,由货主带路将货物从京杭大运河撑运到闲林埠,由于排筏一进运河,沿途都不准卸货,再加上运河中来往的船只十分繁忙,上百米长的木排没有两天到不了闲林埠。因此等到将排筏撑到闲林埠该是第五天的晚边了。然后向他们讨要一份收货文书后,才开始卸货。第六天开始拆排筏,并将这些杉木拉上岸堆放在一起,论堆估卖给木材贩子。由于经过了长途运输,这些木材通常能获得比寿昌山里收购时多一倍甚至更多的钱,这时寿昌“排帮”下杭州的主要目的。

来回一趟杭州,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即他们常说的“下五天,等五天,走路回家又五天”。如果码头上木材多,那等的时间就不止五天了。卖完木材,一行人结伴回寿昌。杭州至寿昌的旱路距离俗称“三节”,一节为九十里。通常是早上天不亮就上路,一天走一节,第三天也就能走到寿昌了。由于排工经常浸泡在水中劳作,都有喝酒解湿祛风的习惯,大多喜好饮酒。途中遇见酒店,常常会勾起酒瘾,痛饮几杯。如此一来,三天的路程往往要用五天的时间才能走完。不管是走五天还是走三天,到寿昌大多是傍晚。排工们先分头到各商号交付杭州的收货文书。商号验过文书后,都会当场付给相应的报酬。然后大伙集聚在一起,找一家酒店打拼伙。酒足饭饱后,大家才各自回家与家人团聚。

后来,公路运输业不断发展,“排帮”下杭州赚钱越来越难,当年那种“脚踏排筏,顺水漂游”的机会也就逐年渐少了。到了解放初期,寿昌的“排帮”还曾经下过一次杭州后,寿昌的长途排筏水运业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方根发)

责任编辑: 周碧辉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