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俗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文化民俗

微信扫一扫分享

【问古知建德】大同古镇寻古迹
2012-03-18 15:30

从航头出发,过砚岭隧道就进入了大同。

大同有很多历史古迹保存下来。在大同桥头的久山湖村的路边有一颗大樟树,樟树底下有块碑,上面刻着“久山湖遗址”几个字,就在村后面的小山坡上,曾经挖出过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不过现在除了这块碑之外,已经看不到什么东西了,但是樟树旁边的那幢古民居倒是清代建筑,规模也不小,值得一看。

过了大同桥,再拐向南,也有一座桥。过了桥,有一个村叫三村,村里也有座小古桥,叫“得月桥”,是一座很小的石拱桥。

原来的大同镇上都是老街,可惜现在老街已今非昔比,只有东面一小块地方还依稀有些旧时风貌。长虹路5号民居,整体保存还好,内部木雕精细。黄家弄9号,也是清代的建筑,有两进院落,共有600多平米,在民居中已经是很大了,青石板的天井,都值得一看。

大同的周家村有一座“圣帝庙”,为清朝建筑,是当地祭祀关帝的庙宇。庙虽不大,但庙里的雕刻还是精美的,体现了清朝的建筑风格。

在大同车站的后面有座桥,过桥之后往北走,是高桥村。这是一个少数民族村,村里的人大多是畲族人,大同的畲族民歌就在这个村里流传。高桥村有一条小溪,是从清水塘山上下来的,村里有一座石桥就叫高桥,桥在路边,是一座平石桥,中间的桥墩有分水石,桥面上是两排石条,这和宽阔的桥墩有点不相称。村里人说,在修公路桥的时候,把边上的两排石条拆掉了,于是就剩下了一半。明明是一座平桥,为什么叫高桥,我也很纳闷。村里的老人说,以前这里原本是一座本桥,拱形的,很高,所以叫高桥,村因桥而得名。后来因为发生战乱,村里的房屋都被烧,桥也未能幸免,重修的时候,就把桥面改成了石板的。

村里人说,村里还有一座桥叫“至胜桥”,在山上,于是我骑车穿过村庄,沿着机耕路,一直向山上去。机耕路很不好走,过了水库以后,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终于看到了一座凉亭,桥就在凉亭边上,桥很漂亮,宽宽的桥面,都是用石板砌成的,保存得也非常完好。桥的一侧刻着“至胜桥”三个字,而另一侧则刻着“水月”二字。桥头靠山边的老路上,还有一段长长的石阶,很宽,所以这座桥还有一个名字叫“百步桥”。我在石阶上走了个来回,感觉非常的爽。真没想到在这个山里还有这么好的一座桥,和一段同样好的石阶。

在这个山里为什么会造这么豪华的一座桥呢?村民告诉我,是因为以前山上有一座吴山寺,这座古寺规模很大,香火也很盛,山上的田地和山林都是庙里的财产。寺的附近有一个村叫清水塘。为了村民和香客来往方便,就造了这么一座桥。后来吴山寺衰败下去了,重修后的吴山寺也很小,但是这座古桥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回来查了资料,据民国《寿昌县志》卷四载:“洗心亭,在大同区六都二吴山巷前,亭旁有虹桥,又有百步石级。”县志中的虹桥指的就是至胜桥。

回到高桥村,沿着公路走到胡村源村,这个村里有一座古老的祠堂,叫“胡氏宗祠”。村民说,这座祠堂有几百年了,胡家是从安徽迁过来的。以前村里还有古墓,墓前有石马、石羊等,现在古墓已找不到,但是墓前的那对石马还在,被安放在胡氏宗祠前面。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遗物。

现在村里还有一幢胡氏民居,规模也挺大,值得一看。(记者 张京波)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