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告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政务 > 政务公告

微信扫一扫分享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
2010-08-12 09:18

打好攻坚战 绘就新蓝图

为建德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10年8月3日)

陈 春 雷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杭州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年初明确的各项工作要求,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谋划“十二五”发展,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干在实处,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建德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

一、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主攻工业保增长、“两轮驱动”增实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79.7亿元,增长11.2%;财政总收入10.9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5431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1元,增长10.1%。

(一)主攻工业保增长。在今年面临较大发展压力的情况下,年初抓紧各项工作部署,做到早起步、争主动。积极推动大同、乾潭、大慈岩、航头等乡镇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全市抓项目、攻投入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强势推进以“一区一园四区块”为重点的工业平台建设。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成立领导小组,调整完善管委会,健全机制,配强力量,全面启动开发区规划编制、征迁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征迁土地1300亩,严州大桥至五马洲道路扩建工程竣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化工企业入园步伐加快。加快推进新安江城南、乾潭、大同、大慈岩等乡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建设,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扎实推进以“十大工业项目”为重点的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农夫山泉二期、紫金滩酒业、钦堂钙业、中策炼胶等项目竣工投产,海螺二线、奥尼威尔、金汇邦等项目进展顺利。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对接央企、国企和知名民企取得重大突破,格林香化、建业有机引进战略投资者,宋都集团整体收购致中和酒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筛选确定行业龙头企业12家,设立中小企业培育风险池基金,帮助科技型企业融资4300余万元。继续保持大力度的激励政策,健全市领导领衔重大项目、工业经济专题例会、“送温暖”等长效机制,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20.9亿元,增长27.5%,其中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46.2亿元,增长30.7%,实现利税9.6亿元,增长34.6%。招商引资实到内外资达15.6亿元和1688万美元,分别增长33%和124%。

(二)“两轮驱动”增实力。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融合发展。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努力破解城镇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省建设投资集团、中国联合工程公司以BT方式分别参与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和寿昌中心镇—农村住房集中安置建设项目的开发,杭州交通投资集团投资代建洋溪大桥。积极推进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制订出台大城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洋安新城、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城西休闲旅游综合体加快建设,洋溪大桥、汪更线改建、南线供水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增实力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旅游业“五大提升工程”,七里扬帆、灵栖洞景区改造提升全面完成,玉泉寺核心景区建设进展顺利,新叶古民居综合保护工程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农耕文化节,荣获“中国最佳旅游休闲胜地”称号。金马中心、半岛凯豪二期、新安商厦等项目顺利推进,家电、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政策全面落实。建立健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考核、激励工作机制。上半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8亿元,增长16.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亿元,增长16.5%,其中旅游业总收入8.8亿元,增长15.1%。

(三)统筹城乡惠三农。坚持把统筹城乡作为保增长、增实力的重要基础。深入实施农业主导特色产业提升工程,顺利推进“十大农业项目”,新培育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4家。加大农产品的宣传营销力度,草莓节、开茶节等农业节庆活动成功举办,里叶白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列入世博会“国礼”名录,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市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启动。有序推进农村改革,研究出台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近万亩。全面启动万户农村住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1915户,完成下山移民455户1465人,有效促进人口集聚和空间拓展。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5亿元,增长6.5%。

(四)改善民生促和谐。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0万,其中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两大就业新政全面落实,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城乡危旧房改造有序推进。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严州文化研究会隆重成立,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面建成。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梅城中心小学、乾潭二小、清江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基本建成。省级卫生城市创建通过杭州市级初评,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进展顺利,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各项创建活动有序推进,“秀水保洁工程”深入实施,低碳城市建设积极开展,成为全省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深入开展,越级上访、群体信访明显下降,信访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世博会“护城河”、校园安保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政法基层站所建设、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稳定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切实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应对灾害性气候挑战。

(五)强化党建重保障。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进工作的坚强保障。高度重视市委自身建设,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开展工作,注重发挥各级各部门和群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圆满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建立健全活动长效机制。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和“新安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制度深入实施,党员远程教育直播系统建成使用,社区组织换届基本完成。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继续通过“两轮推荐、两轮票决”方式选拔5名市管正职领导干部,推进中层干部公开竞争上岗,选派干部到一线挂职锻炼,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以“四创四争”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实施重点项目效能监察,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深化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上半年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令人鼓舞。这主要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四套班子的紧密团结,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奋力拼搏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完成全年目标亟待进一步提速。部分指标与时序进度有较大差距,没有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建立在去年同期较低基数基础上,随着下半年基数的逐步抬高,加之企业将面临生产资料和劳动用工价格上涨、外需市场复苏缓慢、节能降耗压力进一步加大等不利因素,经济整体将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二是加快发展后劲亟待进一步增强。投资不足、后劲缺乏问题较为突出,固定资产投入、工业生产性投入增幅都保持在低位增幅,与兄弟县市差距很大。财政增收乏力也较突出,增幅明显落后于周边县市。随着房地产“新国十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出口退税调整等一系列新政出台,保增长增实力等多项政策的兑现,民生事业刚性支出的增加,我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越来越大。三是项目推进亟待进一步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受征迁难度加大、建设资金紧张等因素制约,开工率偏低,进度不快。新上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批复推迟、用地指标紧张、环保刚性制约等诸多因素影响,进展缓慢,完成年度工业生产性投入的压力很大。四是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数干部对当前严峻的发展形势缺少清醒认识,精神状态不振、精力不够集中、执行能力不强,特别是面对困难和问题存在等、靠、要思想,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破解问题的办法不多。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二、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抓好下半年工作,事关全年目标任务完成,事关“十二五”发展基础。必须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增强信心,负重奋进,切实把保增长、增实力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以“四大”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始终是保增长、促转型的核心,必须进一步营造主攻工业、决战工业、提振工业的浓厚氛围,加快构筑大平台、发展大产业、推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1、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完成开发区控制性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加强与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合作,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打好征迁硬仗。2、加快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完成2.6公里主干道、110KV南峰变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白沙化工、顺发化工、澳赛诺等企业入园步伐,严格把好投资强度关,做好园区扩容和五马洲大桥建设前期工作,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3、加快“四区块”等平台建设。做好新安江城南、乾潭、大同、大慈岩“四区块”和其他乡镇(街道)工业平台的征迁平整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任务,提高项目承载能力。4、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转型升级各项扶持政策,加快五金工具、低压电器、冶金、碳酸钙、纺织服装等企业联合体建设,整合提升小化工和电镀行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5、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制定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完善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机械制造、LED、光伏等新兴产业。6、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以“十大工业项目”为重点,加大项目协调、督查和服务力度,力促农夫山泉三期、横山气体二期等项目开工,加快建业有机、大同合成革等项目建设,确保海螺二线、伊曼纽尔、萧宏铝业等项目按期建成投产,努力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年度任务。7、全力推进工业招商。坚持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以企引企并举,着力引大商、引好商和引税源,紧盯杭橡、中国建材、环保纸等一批在谈大项目,力争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8、支持企业做强做大。鼓励企业重组嫁接、挂靠联合和资本联营,加快推进建业有机、雅鼎卫浴等企业上市步伐,积极扶持行业龙头企业,促进企业“二次创业”。新增规模企业100家以上,提高规模支撑水平。

(二)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重点,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牢固树立网络化、组团式城镇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一主四团”为重点的城镇发展格局。1、加快重大规划修编。完成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完成大城东新城概念性规划和分区规划编制,进一步调整完善城镇、村庄规划。2、加快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建设。全线贯通城防工程,实施江滨公园(桥东段)建设和320国道焦山隧道改造,基本完成房屋拆迁和安置房建设,加强地块招商,推进新安化工、建铜等总部大楼建设。3、加快洋安新城建设。完成洋安新城安置房主体工程和主干道建设,深化做地文章,加快供地速度,开工建设沿江公园和商务中心。4、加快大城东开发建设。深化大城东新城发展战略研究,做好新安江大道改造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杨村桥、下涯、洋溪等重要节点城镇建设。5、加快洋溪新城开发。基本完成区块征迁和安置房建设,开工建设新安江长途客运中心,加快洋溪大桥建设。6、加快梅城新城建设。以跨区域跨江发展为导向,加快编制新城规划,做好征迁工作,开工建设梅城镇市民服务中心。坚持新城开发与古城保护并举,推进梅城大坝加固工程建设。7、加快寿昌新城建设。按照“建区造城、二三产并举”要求,启动寿昌江整治、安置房建设等工程。8、完善城乡交通网络。积极做好临金高速、320国道改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杭黄高铁、杭新景高速公路寿昌—李家段建设,加快推进电厂大桥至塘坞口道路改建、白章线洋溪至大洋段改建、檀新线整治和农村联网工程。

(三)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整体竞争力,努力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1、推进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旅游业“五大提升工程”和“三大旅游综合体”建设,有序推进半岛凯豪二期、塘坞口宾馆、打靶场宾馆、塘坞口旅游码头等高等级宾馆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抓好旅游景区创建。积极创建新安江主城区、七里扬帆、灵栖洞三个4A级景区,推进新叶古民居、高岭、岭后等“风情小镇”的规划建设。3、办好新安江旅游节。精心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建德新安江旅游节,结合水产业提升、水资源利用,进一步加大旅游促销,打响“清凉世界新安江”品牌。4、繁荣商贸物流业。加强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新增连锁超市销售网点100家,继续推进家电、汽车下乡。5、推进三产招商。以突破外资为重点,加大与省商业集团、宋都集团、上海天鸿集团的跟踪力度,全力推进寿昌温泉、瑞平山旅游综合体、新城开发等项目的招商引资。6、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深入实施文创产业三年行动规划,扎实推进“十大行业”发展。加快沿江休闲产业带、特色商业街区、特色餐饮街区建设。编制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政策。

(四)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面貌。1、加快提升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主导特色产业提升项目和“十大农业项目”,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外向型农业。2、做好农产品营销。继续办好农业节庆活动,做好柑橘等大宗农产品销售工作,在上海、南京设立名优特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进一步打响农产品品牌。3、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做好“300水库”平安工程、“双千万双百公里”渠系配套工程、土地综合开发等建设,提升农业保障水平。4、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坚持以城带乡,深入推进农村星级社区创建、农村查违拆旧、“双百联结”、农民饮水安全等工程,完善“清洁乡村”长效机制。5、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坚持与下山移民、宅基地整理、城镇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完成3000户农村住房改造任务,促进农村人口集聚。

(五)以改革创新为重点,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城乡统筹、要素破解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1、完善农业基层服务体系。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落实支农惠农长效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2、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市领导领衔块状经济提升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政策,切实提高扶持资金使用绩效。加强产学研和科技金融合作,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推进机制。3、培育提升现代服务业。全面落实服务业发展激励、推进和考核机制,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新兴服务业。4、扎实推进扩权强镇。按照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的要求,切实提高中心镇统筹协调、自主决策、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城镇组团式发展。5、完善新农村建设机制。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房屋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置换方式。6、努力破解发展要素制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5000亩以上,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努力破解“用地难”。做大市镇两级投融资平台,加强与大企业集团对接,加快交通投资有限公司、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步伐,努力破解“融资难”。加强拆迁安置房建设,切实打击非法阻工现象,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努力破解“征迁难”。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四组团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努力破解“审批难”。

(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从群众所关注热点难点问题着手,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1、保持就业稳定。深入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街道(村、社区)“两项创建”,着力破解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难题。2、强化社会保障。积极推行社会保险“五险合征”,扎实做好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一卡通”前期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启动省级双拥模范城市创建工作。3、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加快完成200套经济适用房建设和45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工作,逐步扩大廉租房政策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三级救助圈”救助体系,扎实开展第十一次“春风行动”。4、巩固省级教育强市创建成果。加快推进溪头初中、寿昌一小和洋溪初中迁建,争创杭州市“学前教育达标市”。5、推进省级卫生强市创建。加快妇保院、二院、三院迁建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任务。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率水平。6、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城乡文化繁荣。7、优化城市环境。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国内最清洁城市、健康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园林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以及省级珍贵树种示范市等创建活动。8、推进生态建设。开展节能减碳全民行动,完成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加快推进水源热泵系统安装和应用。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治理。9、打造“平安建德”。以深化推进社会矛盾化解、重大项目保障、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四项重点工作为主线,深化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和“村警”协勤综治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信访积案清理活动,继续加强世博安保和校园安保工作,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执法公信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十二五”发展

今年既是决战“十一五”的攻坚之年,又是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必须精心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引领新一轮五年发展。

今后一段时期,全球将进入一轮新的大调整、大变革,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我国将进入发展战略的调整期、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国内经济将加快结构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我市将处在长三角城市群加强合作、杭州都市经济圈加快建设的进程中,迎来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具体体现在“四个期”上:一是跨越发展机遇期。国际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和中心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为我市加强区域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一枢纽一中心”的定位和杭黄高铁、临金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为我市融入发展创造了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特色产业基础,将使我市的后发优势在区域竞争中逐步显现。二是小康社会攻坚期。我市综合实力在全省处于中游偏下水平,完成省委提出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我市经济基础和财政实力较为薄弱,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面临严峻挑战。三是转型升级关键期。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市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将进一步显现,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我市地处钱塘江上游敏感区域,决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标准会更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为紧迫。四是体制机制转换期。“十二五”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也是要素制约瓶颈凸现期和社会矛盾交织多发期,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经济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破解要素制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推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型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

基于以上形势判断,根据省委“加快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要求,立足我市实际,“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经济转型升级有较大进展,城乡统筹发展有较大突破,人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综合实力在全省排位有一定幅度提升,加快建设秀美繁荣和谐的新建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上述要求,具体应把握好以下五条原则:

(一)必须更加注重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始终把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增强市域综合实力。必须坚持“工业强市”首位战略,加快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积极推动人口、产业、要素向主城区、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加快建设生态良好、格局优化、产业发达的网络化、生态型城镇群。

(二)必须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正确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建设生态文化,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持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正确把握好三次产业的关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提升现代农业。正确把握好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提升的关系,按照“四位一体”产业发展导向,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精细化工、水泥建材、粉末冶金等主导特色产业,以产业转型带动经济转型。

(三)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我市广大农村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抓住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加快建设“一枢纽一中心”等重大机遇,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大都市经济圈、旅游圈。要以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促进要素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四)必须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事业。改善民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建立健全民主民生、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加大民生事业投入,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要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实事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要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必须更加注重加快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要坚定不移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最大限度发挥自主创新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努力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难的思想障碍,切实解决新一轮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编制“十二五”规划具体工作中,还应当注重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一要科学确定发展目标。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关键是要研究提出一个既切合实际、又催人奋进的总体目标。要做好三个衔接,即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杭州市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相衔接,与我市“十一五”基础、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相衔接,与周边县市发展目标相衔接,明确我市新一轮的区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既要适度超前、催人奋进,又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二要深入研究发展重点。在科学继承“十一五”期间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宏观经济新形势和我市发展新阶段,深化战略研究,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举措。市发改局和规划编制相关部门要围绕如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转型发展、如何通过构筑新增长点来保持持续发展、如何通过加强节能减排来引导绿色发展、如何通过统筹城乡来推动协调发展、如何通过完善公共服务来实现和谐发展、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推进转轨发展等6个方面,开展好重点研究。三要加强重大项目对接。切实加强与上级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空间布局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对接,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省、杭州市“十二五”规划。由于全省重大项目专项规划编制将于9月完成,各有关部门要抢时间、赶进度、强责任,切实加强重大项目的研究、整合、包装和申报工作,为今后重大项目争取、申报创造条件。四要形成编制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总体安排,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切实抓好各项规划编制,着力强化各规划间的衔接,形成编制工作合力。同时要积极借助外脑,充分集中民智,广泛征求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建议,广泛征求“两代表一委员”、企业负责人、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提高社会参与度。


四、凝心聚力,切实形成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做好各项工作,关键在落实,关键在人。必须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激发起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强化执行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集中精力抓落实。建德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把办好建德的事情作为我们的人生追求,把一切心思凝聚到创业上,把所有精力集中到干事上。要强化目标意识。对照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误不得”的责任感,进一步细化分解,切实做好查漏补缺。特别对照工业生产性投入、重点项目推进等薄弱环节,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措施,确保强势推进。要强化项目意识。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对已开工和符合开工条件的项目,再进行一次梳理,排定时间,明确任务;对尚未开工项目,抓紧做细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增强后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来抓,有针对性地开展央企、国企、知名民企的敲门招商。要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考核督查,加大实时通报和督办力度,坚持绩效挂钩、奖优罚劣,力求督出实效。对真抓实干、目标任务完成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贯彻不力、工作进度缓慢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转变作风抓落实。党的作风,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把作风建设作为抓好各项工作的有效手段。要深入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沉下身子,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做到体察民情、了解下情、熟悉市情,真正弄清楚我们发展的优势在哪里、困难有多少、办法有哪些。要积极研究和分析上级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领会好精神,真正弄清楚形势怎么样、要求是什么、应该怎么办。要积极开拓创新。把解放思想充分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努力克服土地、资金、环保等要素制约,积极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方式方法。市委将“宽容探索中的失误、原谅创新中的失败、善待竞争中的失利”。要将创新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形成长效机制并加以坚持。要切实优化服务。认真落实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制度,深入开展“双服务”活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各类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整体联动,速度能快则快,手续能简则简,程序能公开则公开。坚持行之有效的明察暗访制度,深入推进满意创评,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能。

(三)克难攻坚抓落实。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要树立必胜的信心,集中各方的智慧,着力解决各种矛盾和障碍。要敢于担责。进一步健全责任制,提升执行力。对已经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要切实承担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对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敢于负责,不回避、不上交、不退缩。要善于解难。面对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领导干部要有处变不惊的胆识、有进无退的气魄,主动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到矛盾复杂的地方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要勇于争先。始终保持勇于争先、紧张快干的精神状态,树高标杆,敢于与高的比、与强的争、与快的赛,积极争先进位。大乡镇(街道)要勇挑重担,小乡镇也要多作贡献。要诚于合作。各级各部门要树立牢固的大局意识,形成合力抓工作的良好氛围。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既勇挑重担、唱好主角,又做好协助、当好配角。凡是与中心工作相冲突的,要主动让路、服从大局。

(四)强化保障抓落实。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目标任务繁重艰巨,需要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要夯实基层组织。全面开展“新安先锋”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实施“57100”工程。继续做好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及时整顿、调整和充实软弱涣散的村级班子,进一步推进民情联系体系建设,为明年村级组织换届做好准备。切实加强社区、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优化干部队伍。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全面实施“一报告两评议”。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和培养中青年干部的力度,选优配强干部队伍。积极探索干部“治庸治懒”和淘汰机制,不断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重视人才保障,加大紧缺型人才的引进步伐。要强化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倡导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着力降低行政成本。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既要管好自己、做好表率,又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同志们,建德的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咬住全年目标不放松,坚持加快发展不停步,推进转型升级不动摇,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决战决胜的勇气、务实奋进的作风,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建德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有关名词解释

1、BT:(Build 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项目发起人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

2、“新安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即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的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主题,以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内容的“新安先锋”创先争优活动。

3、“四创四争”活动:即通过开展以“创业发展争贡献、创新破难争实效、创优服务争满意、创强队伍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活动,打造创新型班子、服务型团队、满意型机关、创业型干部,为全市保增长、增实力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

4、文化创意“十大行业”:指文化休闲娱乐业、节庆文化业、民间表演业、文艺创作业、养生保健业、教育培训业、艺术品业、运动休闲业、设计服务业、文化会展业等十大行业。

5、“一枢纽一中心”:指杭州市域总体规划把建德定位为杭州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级旅游集散中心。

6、“57100”工程:即在“新安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创建5类“先锋党组织”、7个“标兵群”、100个“星级党建示范点”。

7、“四项监督制度”:指今年上半年中央办公厅、中组部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等四项制度。

8、“一报告两评议”:指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本级党委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