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热点专题 > 2015两会 > 工作报告

微信扫一扫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
2015-03-17 22:15

 

(2015年1月28日在建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童定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上级对建德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执行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拆违治水,加强项目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得到较好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全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99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95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规上工业销售产值425.2亿元,同比增长7.6%;农业总产值45.9亿元,同比增长6.2%;财政总收入33.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7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3亿元,同比增长21.8%。

(一)抓投资、推项目,经济发展积蓄新动力。坚持以项目促投资,以扩大投资积蓄发展后劲,建立市领导“六个领衔”工作机制,全力协调推进项目建设。有效投入持续增强。54个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2亿元,同比增长28%;杭黄铁路开工建设,杭新景高速二期、铁路货场迁建等项目稳步推进,320国道大中修工程完工通车。中策橡胶一期、克莱伯电梯、正和钙业、丛晟食品等项目完成建设,江干新安江休闲特色街完成主体工程,盛德国际广场、“山田—致中和”百草园等项目进展顺利。平台建设有力推进。完善“一区一园”管理体制,省级经济开发区卜家蓬区块二期路网及配套工程顺利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展规划修编,土地征迁平整及路网等基础配套工程加快建设,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环保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创建成为杭州市首批创新发展园区;各工业功能区深入推进“空间换地”和存量盘活,各类工业平台共计平整土地2100亩、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盘活存量土地1060亩、闲置厂房11万平方米。招商引资稳步增长。加强项目包装,积极走出去招商,强化“以企引企、以民引外”,农夫山泉四期、云创安全轮胎、快到网电商基地等符合产业转型方向的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全年实到内资62.5亿元,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要素保障不断强化。积极通过土地利用总规局部调整修编、垦造耕地、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处置等方式,有效保障全市建设用地需求,清理批而未供土地3098亩、供而未用土地1448亩,低效用地再开发634亩,完成土地开发2741亩、建设用地复垦1136亩。深化融资体制创新,建立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德孵化基地,沈氏节能科技、虎鼎机械、华电电站设备等5家企业分别在“新三板”和“Q板”上市,远力健药业、三耐环保启动“新三板”挂牌业务。民生银行、泰隆商业银行挂牌开业,实施普惠金融工程,全市新增各类贷款17.7亿元(剔除不良贷款处置因素)。服务企业走向深入。开展“进帮助”活动,走访企业1300余家(次)、项目200多个(次),解决问题354件,制定落实解决方案173个。着力化解企业“两链”风险,扩大企业应急周转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池规模,推行外贸企业信保贷政策,帮助企业周转资金14.2亿元。

(二)抓创新、调结构,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坚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扎实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结构逐步向优。五大潜力产业实现销售产值135.4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产值近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园列为杭州市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培育区块,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逸龙文创园列入杭州市智慧经济发展规划。外贸自营出口同比增长11%,通过国家级出口低压电器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验收。大力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推进企业“智慧”升级,创建杭州市级智慧企业25家、“机器换人”示范企业9家,新增杭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完成8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新增杭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2个、著名商标6个,新增出口名牌4个,授权专利1156件;实施杭州市115引智项目21项,引智成果转化当年新增产值1.9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9家,“个转企”640家。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实施“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指导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千岛湖皇冠假日酒店、君豪大酒店加快建设;开展景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景区服务设施,“三江两岸”绿道北线全线贯通。加强与湖南卫视品牌栏目———《爸爸去哪儿》合作,打响新叶亲子游,提升新叶古村知名度。引入品牌赛事活动,成功举办第16届新安江旅游节。实现旅游总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30.3%。制定实施城乡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等新业态加快发展,阿里巴巴·建德产业带和农食馆上线企业224家,线上交易9000万元,带动线下交易4.2亿元;逸龙文创园一期开园,集聚电商、文创企业62家,实现产值1.4亿元,创建成为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现代农业提速增效。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实现产值35.1亿元,所占比重达76.4%。农业“两区”建设深入推进,新建粮食功能区7835亩;航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设施农业发展良好、集聚效应明显,三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产业加快融合,“建德果蔬乐园”成为省内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

(三)抓创建、强整治,专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坚持把“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作为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改善环境的最有效载体,以拆违治水带动发展质量的提升。“五水共治”成效显著,荣获全省首批治水优秀县(市)“大禹鼎”。“清三河”超前完成,55条主要河道有53条整体达到三类以上水质;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全年合格,成为首批“浙江最具魅力新水乡”。“两覆盖”全面推进,城东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加快建设,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同步到位,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7.5%。七大行业整治强力推进,化工企业有序搬迁入园,电镀企业整合到位,废杂塑料粒子企业全部关停,水晶行业完成整治,大力开展“清水治污·环境整治”零点行动,查封、取缔涉污企业158家;畜禽污染整治成效明显,减少生猪存栏13.7万头、蛋鸡存栏246万羽,拆除养殖棚舍71.5万平方米,千岛湖建德湖区养殖网箱全部拆除。“三改一拆”势如破竹,“无违建市”创建全面推进。开展村庄规划“回头看”,建立完善立体督导、曝光整改、排名约谈、考核问责和村镇建设管理员工作机制,形成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的强大合力,确保新增违建高压管控、历史违建有效处置、拆用结合提升成效。全市共拆除违法建筑331.5万平方米,改造旧厂区、城中村、旧住宅55万平方米,在杭州地区率先完成涉及宗教和民间信仰场所违法建筑整治,各村(社区)全部通过“无违建村(社区)”考核;拆后腾出土地3800余亩,通过复耕、复绿、复建等方式有效利用率达76.7%。

(四)抓统筹、优环境,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美丽江城”深入打造。新城开发有序推进,桥东征迁进入扫尾阶段,洋安城防工程和江滨公园建设进展顺利,新安江高速出入口景观工程基本完工。交通治堵成效明显,城市环境持续改善,创建成为省示范文明城市。省级中心镇统筹建设。梅城堤防加固二期工程和新城一期路网加快建设。寿昌新城二期安置房、主干路网和寿昌江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寿童公路完工通车。乾潭镇列入全省第二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城镇入口等重要节点和城镇主干路网改造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民宿、文创等城镇服务业起步良好。大同集镇区块开发有序推进、功能日趋完善。“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完成中心村、精品村、风情小镇、精品线路建设项目194个,“美丽大洋”、“醉美三都”等城镇品牌加快提升。垃圾填埋场梅城处理中心投入使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全覆盖,在78个行政村推开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工作。以住房改造带动农村集聚发展,完成下山移民2025人,改造农村住房3066户,大洋镇成为杭州市土地综合开发试点镇,乾潭镇幸福村、李家镇沙墩头村创建成为省级农村住房改造示范村。完成“四边三化”整治79.8万平方米,新建“三江两岸”景观林带500亩。实施区市协作项目24个,争取年度协作资金1.3亿元。

(五)抓提升、求均衡,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城东实验学校投入使用,寿昌中学扩建和更楼小学迁建工程顺利推进,更楼、洋溪、乾潭等中心幼儿园完成主体工程,教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妥善解决,留守学生实行家园式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第一批上线人数居五县(市)第二。卫生事业加快发展。通过省级卫生强市考核。“国卫”成果不断巩固,更楼、乾潭等5个镇(街道)创建成为省级卫生镇(街道)。市妇保院迁建主体工程完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三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市二院与杭州市一院集团开展业务合作;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防控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5家乡镇卫生院通过省等级卫生院评审。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建成五县(市)首个“医疗云”综合卫生应用平台。文化事业创新发展。严州古城正大街保护示范点工程加快推进,大南门、小南门城台及古城墙保护全面启动。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在新叶村召开,李村、上吴方村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新编婺剧“五水共治建德美”获得“浙江好腔调”奖,新叶村被评为省传统戏剧特色村,成功举办全省第八届排舞大赛、全省传统戏剧展演电视颁奖晚会。搭建群众文化平台,建成农村文化大礼堂40家。其他事业稳步发展。强化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多措并举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多孩违法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2.8‰。全民健身日趋兴盛,成功举办全国老年人健身球操等大型赛事,乡镇(街道)、村(社区)积极举办全民运动会,三都镇创建为省级体育强镇。“放心市场”建设得到加强,新安江、梅城农贸市场创建成为省级放心市场。市老年活动中心投入使用。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移民、残联、气象、防灾减灾、档案、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外事外宣、史志、科普、侨务、邮政通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六)抓保障、托底线,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117元和18295元(新口径),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1.4%。社会保障、住房保障、节能环保、文化体育等投入大幅增长,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达81.1%。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创业就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实现城乡服务对象全覆盖,创建杭州市级大学生创业园1家。社会保障全面加强。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缴费基数夯实率均达80%以上。低保动态管理显著提高,慈善救助深入推进。养老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建成寿昌、大慈岩等6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9个。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建立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补助制度,城乡低保和临时救助再次提标;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实行规范化管理,校园食品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开,清洁乡村长效管理不断加强;城乡供水工程加快实施,2.2万人饮水条件得到改善;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同时,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创建成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市”。撤村建居工作有序推进,社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罗桐社区创建成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

(七)抓改革、提效能,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稳步提高。社会治安平稳有序,群众安全感居五县(市)前列。基层调解组织网络、基层司法所建设再上新台阶,杨村桥司法所创建成为省五星级司法所,特殊人群教育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排除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消防等重点领域的隐患3288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加强信访维稳工作,深化市领导接访下访工作机制,推进信访积案化解,依法查处违法信访行为,信访秩序明显好转。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完成市场监管、卫生计生等领域资源整合和机构调整;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制度,行政权力数量削减率达61%,行政审批事项削减率达64.5%;稳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创业活力,新设内资企业(有限公司)同比增长40.8%。推进投融资体制和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完成国有公司整合,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政府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征集整改意见建议691条,落实整改任务30项;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规范公务接待,完成公车改革,“三公”经费下降39.1%。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对口联系工作不断深化。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上级高度重视、悉心关怀下取得的,是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下取得的,更是在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下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都饱含着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都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更是全市干部群众重塑改革发展智慧和勇气、付出真情和汗水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建各单位和驻建部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发展正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理念创新不够。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不够强,主动融入都市经济圈、承接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还不足。经济质量不优。三次产业中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依然较多,粗放经营的块状经济比重偏大、改造不快,产业提升与环境治理矛盾引起的传统产业提升难和项目审批难交织,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加大。增长后劲不足。支撑区域发展的大项目、大产业不多,有效投资不足,主平台的集聚带动能力不强,区域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服务效能不高。治理能力建设滞后于发展要求,规划、审批、管理、服务方面还存在目标指向不一、权责边界不清、协调沟通不畅等问题,优化服务、推进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尽最大努力改进和解决。

2015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15年是冲刺“十二五”、谋划“十三五”、全面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常态呈现的新形势,当前正处于市域发展转型的爬坡过坎期,受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压力十分突出;同时又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平稳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我们必须主动迎接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倒逼转型迫在眉睫,增速换挡的压力更加明显,区域竞争的态势更加激烈,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动力转换的矛盾更加突出,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挑战更加严峻。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新常态集聚的新动力,改革创新、智慧发展、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推动增长的新因素将释放巨大潜能,杭州市“西进战略”的深入实施,转型提升、稳中向好态势的加快发力,全市人民对加快发展、改变城乡面貌的强烈愿望,构成支撑市域发展的新动力。我们必须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查找差距,确立标杆,明确路径,跨越发展,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待,努力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更高台阶。

根据市委全会决策部署,2015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杭州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把握“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总基调,围绕“三转一争”,深化“六个领衔”,大力弘扬拆违治水精神,不断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推进“三个年”活动,乘势而上、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在加快建德发展的新征程中开拓奋进。

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力争12%;农业总产值增长5%,力争7%;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8%,力争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力争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力争13%;外贸自营出口增长3%,力争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力争18%,其中限上工业投资增长12%,力争15%;招商引资实到内资增长15%,力争20%,实到外资增长10%,力争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力争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等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深化改革为统领,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一个主题,坚守一道底线,全面加快建德发展。

要坚持深化改革统领———坚定不移地把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作为全局发展的统领,按照以改革激发创新动力、释放制度红利的要求,优机制、重服务、促规范、抓落实,加快激发发展活力。

要把握加快发展主线———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中心,把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按照转型升级“两个三同步”的要求,优平台、强招商、扩投资、重创新,加快发展实体经济。

要突出美丽建德主题———坚定不移地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城乡发展的引领,按照美丽建设“四位一体”的要求,抓建设、强整治、重管理、优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建德。

要坚守和谐平安底线———坚定不移地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目标,按照改善民生“两提升”的要求,重基层、优品质、促平衡、抓增收,加快提升幸福指数。

根据上述目标和要求,今年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坚持优化投资,努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整合提升产业平台。按照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以完善基础配套、提升优化环境和项目招商为重点,全面实施园区整合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工业主平台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完成卜家蓬区块二期路网建设,完成横铁区块主干路网提升整治;高新技术产业园完成施家路、五马洲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启动浙大环保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推进“四区块”及其他工业平台完善功能配套、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园区品位和产业层次。全市各类工业平台平整土地1800亩,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亿元,新入园企业70家。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围绕城市产业发展和生态经济布局,大力拓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发展平台,积极打造“大新安江”5A级景区和“大新叶”景区,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和主城区休闲产业带建设,加快旅游业二次创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打造航头现代农业综合体,完成三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新建2.2万亩粮食功能区、7个“果蔬乐园”星级基地,通过11个全国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验收。

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坚持扩大产业投资规模。扭住项目建设“龙头”不松劲,突出5000万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深化市领导“六个领衔”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加快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云创安全轮胎、IFF搬迁和新安迈图20万吨有机硅一期项目,完成史密斯重工成套输送设备项目主体工程。实施外海月亮湾大酒店扩建项目,加快盛德国际广场、“九姓渔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江干新安江休闲特色街、千岛湖皇冠假日酒店建设并开业。坚持以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注重项目生成和前期工作,强化项目责任落实和要素保障,加快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杭黄铁路、临金高速项目,加快23省道寿昌至李家段改建工程,做好金建铁路、建德港十里埠综合作业区前期工作,完成杭新景高速二期、铁路货场搬迁工程,完成安钦线改建和杭州市第二固废处置中心主体工程,完成110千伏更楼变等电网建设投资2亿元。坚持把推进征迁作为项目要素保障重点。大力开展“拆违拔钉项目推进大行动”,保障项目及时供地。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阻挠施工等行为,确保重大项目及时开工、按时施工、提前完工。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牢固树立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聚焦产业和平台,切实推进精准招商。落实责任抓招商。落实市、乡镇(街道)和部门两级的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实行市领导领衔招商,落实乡镇(街道)和部门包干招商,强化招商项目的跟踪洽谈协调服务。突出重点抓招商。突出工业主平台、存量资产和优势资源,突出生物科技、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休闲旅游、健康养生、航空产业等重点领域,深化“浙商杭商建商回归工程”,紧盯都市经济圈产业转移项目,主动对接央企国资、优质外资和实力民资,切实抓好大好高项目招商。创新方法抓招商。深化商会协会招商、委托招商、敲门招商、小分队招商,推进“以企引企、以民引外”,实施“海风计划”,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引进战略投资改造现有产业。加大考核抓招商。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建立招商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全市统一联动的招商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全市合力抓招商的氛围。

(二)坚持创新驱动,努力加快产业质效提升

秉承资源禀赋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对接杭州市“西进战略”,根据市域发展在都市经济圈中的分工和定位,全面审视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实施产业链培育工程,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环保、健康、旅游等产业,加快市域经济提质增量。全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抓住国家低空空域开放的机遇,加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和规划,实施通用机场扩建等产业基础配套工程,建设省级航空小镇。大力推进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壮大,开工建设农夫山泉四期、千山一水饮用水项目。全面实施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扎实推进“13530”工程,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山水资源举办品牌性赛事,丰富山水特色旅游内涵;加快岱头、三江口等以民宿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深化新叶、大慈岩等景区环境整治、设施提升和经营创新,推进大慈岩全域旅游先行区建设。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发展健康休闲产业为方向,加快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推进草莓、茶叶、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创建及精品园区、采摘游示范点建设,扩大经营规模,打响特色品牌,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鼓励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家庭农场,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构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强化农业技术支持,加强“三防”工作,构筑现代农业保障体系。

推进二次创业提升产业质量。坚持创新引领和倒逼转型并重,加快现有企业二次创业。推进落后产能淘汰“腾笼换鸟”。深入推进行业整治,加快化工企业入园提升,深化碳酸钙行业整治提升,逐步淘汰“两高一低”企业和落后产能,盘活存量企业20家以上、存量土地800亩、闲置厂房8万平方米。推进低效土地二次开发“空间换地”。强化工业用地批后监管,以闲置资产盘活、低效土地二次开发为重点,腾出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完成“零地技改”10亿元,清理批而未供和供而未用土地250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500亩。推进企业技改“机器换人”。实施“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应用现代装备,完成工业现代化技改24亿元,推进五金工具、低压电器、纺织服装等块状经济减员降本增效。推进技术创新“产品换档”。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和服务,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梯队计划,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新增杭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杭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5家,新申请专利1000件以上,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8%以上。

实施“三名工程”培育行业龙头。坚持市场主体与政府推动、分类指导与重点扶持、整合资源与优化机制相结合,大力实施“三名工程”。推进名企创建。推动企业在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新增省突出贡献企业和杭州市工业经济百强企业各1家、杭州市工信经济成长型企业5家、最具潜力中小企业3家、最具创新中小企业2家。推进名品创建。以食品饮料、五金工具、低压电器等产业为重点,引导和保护企业注册国内外商标、提升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创建杭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6个、著名商标6个、出口名牌2个。推进名家创建。实施企业家培育计划,加强民营企业代际传承服务,着力培育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的现代企业家及企业管理团队,培养1名以上杭州市级以上优秀中小企业家。

深化“两化融合”推进智慧发展。制定实施信息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积极培育新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现有产业信息化改造。加快信息化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关键装备、企业管理等领域的覆盖,完成7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改造。深入推进“电商换市”,加强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强电子商务“一带一馆一协会一基地”、智慧旅游“两网两店两平台”建设。加快农业“两区”、精品园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和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科学高效生产。大力支持纺织服装、五金工具、伞业等块状经济,通过外观设计、创新使用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智慧成果产业转化。深化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智的结合,实施杭州市115引智项目20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支持逸龙文创园改造提升和产业招商;积极推进文创产业与乡村旅游、传统产业、文化人才创业融合提升发展,培育特色文创小镇。积极培育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壮大。

(三)坚持改革引领,努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着力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以要素配置市场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发展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试点,探索建立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化机制,差别化配置要素资源。加快地方金融创新发展,推进投融资平台和融资产品创新,加快中小企业股改步伐,加强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德孵化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上“新三板”、“E板”、“Q板”融资;加快农村金融领域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拓宽农户融资渠道;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加大打击逃废债力度,努力防范化解“两链”风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优化监管方式,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稳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积极探索跨乡镇(街道)集聚建设农民住宅小区的模式和途径,继续推进大洋镇土地利用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村(社区)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工作;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试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跨社置换、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积极稳妥开展农村“三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工作。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30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深化区市协作,大力推进街镇、村社交流共建,争取协作资金1.4亿元。

(四)坚持做优环境,努力深化城乡一体发展

加快建设提升品位。加快主城区提升。按照“一流山水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加快桥东、洋安、洋溪新城开发,推进老城有机更新,不断提高主城区首位度。桥东、洋安区块以加快推进江滨公园建设及景观配套为重点,提升环境和品位;洋溪区块加快企业搬迁、主干路网建设,长途客运中心投入使用;以交通治堵和截污纳管为重点改善城市环境,开工建设环城北路、拱新路改建工程,完成320国道东、南入城口改造和东入城口穿320国道地下通道工程;以重点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为带动,有序推进桥南和更楼开发。推进中心镇建设。梅城新城安置房一期交付使用并启动二期项目,完善新城路网,建设沿江景观休闲带,启动城镇危旧房改造工程。寿昌新城完成滩下桥及江南连接道路建设,加快寿昌老集镇路网提升。全面实施乾潭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乾潭旅游码头提升,完成高速出入口区块改造,推进万乐路等城镇路网提升。开工建设大同府东区块城镇综合体,加快杨柳畈区块路网建设。积极支持其他乡镇依托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集镇发展,以完善配套、美化环境、提升文化为重点提升集镇品位。深化“数字城管”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智慧城管”系统。深化新农村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深入推进中心村、精品村、风情小镇生态景观建设,打造具有建德特色的杭派民居示范点,加快“美丽大洋”和莲花生态环境先行区建设,建设山居野趣、诗韵田园风格鲜明的精品区块和精品线路。

加强治理优化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拆违治水、做优环境作为积蓄发展潜能的基础性工程,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提升市域环境质量。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做好水源规划,开展河道生态、村庄池塘、制(采)砂行业专项整治,完成莲花溪、清渚溪水环境治理。推进主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城东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更楼污水处理厂,加快重点区块、地段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改造。新建三都、杨村桥污水处理厂,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完成乾潭饮水主体工程和钦堂集镇供水管网工程,实施莲花集镇供水工程。启动新安江莲花溪出口至下塘段护岸建设,完成梅城大坝二期工程,完成寿昌江小江溪至良种场段、乌龙溪至郑山段、汪家至更楼段堤防工程,完成航头白岭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积水易涝点改造,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推进工业企业节水改造,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继续深化“三改一拆”。巩固无违建创建成果,加强市镇村三级动态巡防,强化农民建房批后监管,严格管控新违建;加强拆后土地利用和环境美化,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深入开展“清洁乡村”和“美丽庭院”大行动,保持城乡干净、整洁、有序、秀美面貌。坚守耕地红线,切实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树立生态化造地理念,强化土地开发项目质量管理和垦后利用,提升耕地垦造质量。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PM2.5整治力度,加强无燃煤区建设,加快黄标车和10吨以下燃煤锅(窑)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深入推进水泥、碳酸钙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五)坚持提升品质,努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全力打造品质教育。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省教育现代化市创建为载体,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力争“美丽学校”创建全覆盖。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加快寿昌中学扩建工程,完成更楼小学迁建和更楼、洋溪、乾潭中心幼儿园建设,开工建设洋安小学和幼儿园。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创新,健全教师招聘、交流和激励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探索“名师公开课”、“数字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协调各类教育发展,制定实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民办教育管理,深入整治无证幼儿园、民办学校和社会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行为,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惠民卫生。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强城乡居民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妇保院迁建工程,完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主体工程,推进市中医院扩建工程,实施市二院维修和市四院扩建项目,完成大同医院迁建前期工作,深化优质医疗资源向中心镇下沉。加快智慧医疗惠民化应用,完善“医疗云”平台。不断巩固“国卫”创建成果,深入推进省级卫生乡镇创建。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着力强化疾病防控、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完善人口计生管理,严控多孩违法生育,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加大优生优育服务力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创新发展文体事业。以打造特色文化精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的文化服务能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新建25家农村文化大礼堂。全力实施文化惠民系列工程,推广文体场馆免费开放机制,举办农村文化节、百姓纳凉大舞台、农村文艺调演等文化品牌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提升,鼓励建德婺剧、龙腾竞舞新安江等文化品牌交流提升,积极支持文艺队伍及人才加强文艺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深入实施严州古城保护工程,完成古城示范街保护,积极推进新叶古村保护利用全国试点工作;开展新一轮历史建筑保护;推进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八个一”保护体系建设,落实大慈岩镇非遗名录试点,加强新叶昆曲非遗挖掘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提升,办好品牌赛事和传统体育项目,推进体育产业与休闲旅游等产业的不断融合。同时,认真做好档案、气象、史志、红十字等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加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

(六)坚持发展为民,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增收。积极鼓励全民创业,扶持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消费热点,建设来料加工、农村电子商务、退养农户创新创业基地,引导城乡居民发展绿色农业、乡村旅游、来料加工、电子商务等实现创业。加强城乡统筹就业创业体系建设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问题。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深入开展“联乡结村”活动,继续做好下山移民工作,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推进城乡居民全面持续参加社会保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推进医疗困难救助结算流程便捷化。全面落实依法救助工作,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建设,深化低保制度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阳光救助”水平。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困难群众救助、各类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救助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事业发展。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建德”建设,积极构建集防范、控制、管理、整治于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治安平稳有序。做好维稳安保工作,强化重大不稳定因素项目化监管和挂牌督办。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坚持运用法治方式推动解决信访问题。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调解组织建设,完善诉调衔接、检调衔接、警民联调工作机制,从源头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的落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体系,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严格劳动执法监察,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放心市场”建设,加大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治理力度,大力整治无证无照经营、商业领域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建设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今年将办好以下十件惠民实事:(1)创业服务。建设莲花退养农户创新创业基地60余亩、大同农民增收工程基地2000亩;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650名、从业人员5万人,全年发放加工费4亿元,来料加工业在行政村(社区)覆盖面达到95%。(2)农村电子商务。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1个市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12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3)危旧房改造。开工建设寿昌300户城镇危旧房改造项目。(4)饮用水安全。改善4万名农村群众饮用水条件。(5)巡回医疗服务。组织市级医院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巡诊帮扶,开展医务人员服务群众巡回医疗“百千万行动”,为1.1万名重点人群提供医卫服务。(6)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对本市户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每人20元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补贴。(7)困难残疾人无障碍进家庭。为700名困难残疾人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赠送无障碍辅助器具、开展盲人定向行走培训。(8)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市2/3的行政村(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投入使用;培训失能、半失能家庭护理员3500人(次)。(9)平安校园。建立6所“校园警务室”,在城镇小学、幼儿园推广“护学岗”。(10)旅游惠民。开展本市居民非公众节假日免门票游览国有景区活动。

(七)坚持依法治理,努力推进政府自身改革

切实提高法治力。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提升治理能力。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积极支持市政协开展参政议政、民主协商,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对口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按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行使审批、管理职能,依法、从快处置阻碍改革、发展和建设的各类矛盾问题。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强化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基层管理法制化。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深化普法宣传,引导全社会自觉守法、依法解决问题;加强“信用建德”建设,推进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街道)创建,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诚信分级管理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企业在金融、环保、安全生产、劳动用工、依法纳税、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诚信建设;开展“感动人物”、“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四大文明行动”,巩固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切实提高统揽力。进一步增强党委领导下市政府对全局工作的统揽力,探索建立大规划、大计划、大财政、大国土机制,加强新常态下主导产业培育、产业布局、城市形态等事关全局重大课题的研究,加快对产业平台和新城开发、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社会治理和平安稳定等领域突出矛盾问题的破解,科学谋划好“十三五”发展,积极推进“多规融合”试点,增强对市域整体发展的统筹能力。合理定位区块开发的功能和时序,着力做好“三江两岸”和“大新叶”等重要生态景观带和重点区域的保护、规划和经营,加强对市域矿产资源出让、城乡基础设施运行的统筹管理。深化中心镇扩权强镇改革,激发中心镇发展活力。加强对各乡镇(街道)的分类指导,积极支持其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关注经济发展特点、规模和产业调整情况,强化税收分析、预测和管控,积极培育地方新兴税源,构建地方税收体系。建立完善政府与企业、群众的沟通交流机制,关注基层和一线的需求,提升为创新创业主体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切实提高公信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新一轮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廉政教育,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扎实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建立完善反对和克服“四风”问题的长效机制;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和公开制度,加大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力度,坚决遏制铺张浪费。全面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强化预算绩效和政府债务管理,全面开展资产清查,继续加大资产整合和统筹管理力度,实施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办法,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坚持开放式决策,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深化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各领域的办事公开,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廉洁。加强村级“三资”管理,深化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切实防控村级廉政风险。

切实提高执行力。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分工合理、责任清晰、运转高效的政府治理结构。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完善项目推进报表、督查和通报机制,做到倒排计划、责任到人,加强节点控制、考核奖惩,确保落实到位。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完善项目“分包”联合审批和联合踏勘、协调机制,推广容缺预审模式,建立“中介服务超市”,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失信惩戒、自律保障和退出机制,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化作风效能建设,推进“公述民评”,深入开展“进帮助”活动,严格问责问效,治理庸懒散劣,推动全市干部始终保持精神振奋,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上下功夫、求突破、出成效。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踏上新征程,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牢记加快发展、强市富民的使命,始终秉承立心为公、执政为民的情怀,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增强大局至上的意识、勇于担当的气魄、干事创业的激情,以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加快建德发展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