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红网:状元拍卖“集体代言权”有何不可
2009-09-28 06:46 来源:红网

    9月27日,北大清华10名全国高考状元在"集体代言权"委托拍卖协议书上签名。这10名学生将拍卖"集体代言权",拍卖收入所得将捐助台湾受灾学生。据了解,此次"集体代言权第一拍"底价为10万元,竞拍保证金也为10万元,拍卖收入将大部分捐助台湾,少部分留给状元。(《成都商报》9月27日)

  

  此举一出,舆论纷纷倒戈相向,网络上也充斥着大量指责之声,大有不打到此“人民公敌”不放手之态势。从原来的溢美之词统统到现在尖酸的讽刺,舆论的“大转弯”的焦点表面上在于这些个孩子有没有罪,而实际上是在探讨他们有没有权利进行代言活动,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是他们能不能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进行商业代言。

  

  其实说到底人们的“口水相向”不过是“清高”二字在做标准。然而古代文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标准如今却基本变了样,演变成直接与金钱挂钩,似乎读书人只可安于贫困才是“正道”。这与原来为人处事之“气节”来说实在是一个误区。况且法律有规定,人家的影响力为何不可以用?

  

  如果非要以如此标准来要求这些孩子们,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强盗道德”,是名副其实的“美德绑架”。由此,我并不愿意按照某些媒体的观点而把孩子们的行为简单的归为商业炒作和状元秀。这些孩子不过是替罪羔羊,他们不过是在应试教育下产生的特殊产物,是世俗人们日渐功利的读书观得不到回报的体现。而且比起那些知名学者,专家,教授的学术秀,文学商业来他们的此举显得很“幼稚”,谈不上是商业炒作。就算他们是作秀,但如果他们因此学会了更多的承担,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这都是好事。

  

  人们乐于充当道德的谴责者,而作为维系社会存在的“绳索”。这道绳索时而过紧(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给道德松绑,给边缘地带的“次道德”松绑,只要核心的道德价值观不松绑,我认为是可以的。至于具体的做法那是仁者见仁,但是若就此问题就上纲上线,实在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歌手,演员代言,艺术家,书法家代言,专家学者也在纷纷代言,连昔日“抗震救灾小英雄”也不甘落后,一个躁动的社会要求不躁动的孩子安心读书难道不是很可笑吗?我只能说状元代言并无错。

  

  我甚至还有点庆幸这几个“状元郎”还有市场价值,因为这准确的回复了读书究竟有没有用的问题。而且我相信也比起政府出面,学校宣传,家长教育的影响来得更为直接,更让他们有动力。虽然回复和鼓励是如此尴尬,但是我还是很欣喜,毕竟能让人们重拾读书的信心,这于国于民都是有益无害的。

 

[作者:王国信]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