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余秋雨大师终于经不起网民的“调侃”了
2009-12-29 09:00 来源:红网

近日,余秋雨突然关闭在新浪、搜狐、凤凰网、腾讯网等多家网站的博客。这是继“封笔”,退出青歌赛评委之后,余秋雨“告别文化圈”的又一个大动作。

文坛向来为是非之地,各种各样的“口水战”牵连着文人们的声誉与沉浮,但大起大落如余秋雨者,似乎并不多见。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余秋雨在凭借历史散文《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受到空前追捧后,不久便遭到大规模的围攻:从十多年前的“文化余孽”案到后来的“大师门”、“含泪劝告”事件,再到今年的“捐款门”、“股票门”,直至前不久,网友因不满中山碑文的题写,给余秋雨送了个“华语世界第一文盲”称号。

余秋雨起初将围攻者视为“小人”,认为“只要不怕纠缠,不怕投污,不怕喧闹,小人就有可能被战胜。”但他万没有想到,“小人”的能量会如此之大。十几年来,只要有余秋雨活动的地方,就会有口水滔滔不断。从针锋相对,到且战且退,再到后来一溃千里,余秋雨似乎一直在怨恨和表白:自己作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从来没有伤害过人、招惹过人的人,一个在荒漠地区拼命行走的人”,为何遭来如此大围攻?

其实,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余秋雨一开始之所以受拥戴,是因为创作出了《文化苦旅》这样空灵、细腻、洞察力非凡的大作。但《文化苦旅》是荣誉的起点,也是祸根的渊源,因为至此以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媒体和出版商竭力要将余变成可居的“奇货”,社会各界也借势加入一场功利化、世俗化的名人崇拜与打造运动。成名成家的余秋雨除了活跃于各种媒体、五花八门的活动现场,还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城市之间,讲解中国文化、建言城市建设、联通政界商界、传道高校学子。

此时,余秋雨的弱点开始显现出来,他的作品不但脱离生活,也脱离有关文化的真问题,文章越来越没有内涵,有的只是概念和辞藻的堆砌。而且,由于受到太多追捧,被头顶上的一系列“文化学者”、“大师”等封号所陶醉,很多时候,余秋雨不但有意无意间以“文化代言人”自居,还对读者的挑错、指瑕态度傲慢,甚至蔑视为“嫉妒心使然”。

如果说媒体和社会是将余秋雨打造成偶像级文化名人的推手,但偶像的倒掉却不能全怪责它们。因为作为明星学者、文化名人,其成败的根基说到底还在于自身的公信力。按照美国学者波斯纳的说法,公共知识分子最需要的,不是知识,甚至也不是思想,而是信誉。一旦信誉受到质疑,任他提出再动听的观点也只是“在沙滩上种花”,摆出再娇媚的姿态也只会“徒增笑耳”。

多年来,余秋雨的各种行为和角色让人难揣其踪:他一边作大儒、隐者,冰操玉洁不染尘世,一边频繁走进电视屏幕、签字售书现场体验社会喧嚣;他一边作文化旅人、公共知识分子,一边在书中不断宣泄个人情绪与私愤;他一边是无所不晓的通才、智者,一边在暴露各种知识缺陷;他一边宣讲文化品格、社会责任,一边又身陷“捐款门”……

大器破碎,偶像倒塌,余秋雨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是天意难违还是事在人为?只待天解。

责任编辑: 余 锋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