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高校卖地还债的背后是扩招的十年之痒
2010-01-14 10:13 来源:红网

转眼间,高校的扩招之路已经走过了十年,伴随着年复一年生源数量的膨胀,高校的债务也一直处在节节攀升的状态。为了偿还债务,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除了要求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补贴外,还吵着要提高大学学费和招高价生,甚至有高校被逼得走上了卖地还债之路。

燕山大学西扩,征用3700亩土地。6万元每亩征教育用地,4年后变为商用以130万元出让。该学一校领导说,燕山大学卖地筹资是无奈之举。他介绍,1999年国家提出大学扩招口号后,主管部门给燕山大学制订的长期扩招目标是在校生达到5万人,而学校当时学生才1万多人。西校区扩建工程上马后,学校债务累累。(据1月13日《新京报》)

尚且不去讨论这块教育用地该不该在变为商用后高价卖出,毕竟人家的最初动机不是为了盈利。该校一领导称卖地筹资是属于无奈之举,我们也相信卖地之举实属无奈,那么,到底是谁让高校债台高筑呢?

可以说,燕山大学的卖地风波暴露的只是当前高校债务的冰山一角,其实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债务问题。据《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教育主管部门当初在制订高校扩招计划时,有没有出台相应防范措施,用以控制因扩招带来的债务风险?大学被逼得走上卖地还债的绝境,首先应该进行反思是教育主管部门。

一边是硬件设施扩建的巨额资金需求,一边又是政府投资增缓、学生缴费不堪重负的现实,高校无耐之下自然就把眼光盯向银行贷款。明知无力还债,仍敢向银行狮子大开口,原因在于高校作为社会公益机构的性质。大家伙都心知肚明,即便无法还贷,也不会有破产的风险,最后出面为其擦屁股担风险的还是政府。这就使得一些高校非但不知道去勤俭节约,反而在扩建过程中大搞花架子工程,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如今落得负债累累的下场,高校自身也责无旁贷。

当高校纷纷陷入债务危机,甚至被逼得走上卖地还债的绝路时,再去回想一下扩招之初,一个个力争创建“省内一流”、“全国一流”甚至“世界一流”的响亮口号,突然让人觉,原来它只不过是各高校的南柯一梦。

责任编辑: 余 锋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