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粗制滥造的论文让职称成了“白菜价”
2010-01-14 10:14 来源:红网

近日,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披露的一则消息让人瞠目结舌:他的团队在3年内进行的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包括非法期刊在内,我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的规模比2007年膨胀多倍,销售额达到l0亿元。其中,教育行业成为论文交易重灾区。(据1月13日《大河报》)

非研究性人员发表论文就是为了评职称,10亿论文交易不知换来多少职称,可是,这样的职称能有多少含金量?

论文买卖成产业,要发篇论文花几百元钱就能实现。虽然这样的论文连发表者自身都不忍卒读,但用这样的价码换来职称的晋升还是很划算。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粗制滥造的论文让职称变得彻底不值钱。

职称本来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直接代表一个人的生产能力的东西,实实在在,可是,在论文交易面前,与论文挂钩的职称直接没了分量。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能不能晋升职称,主要看肯不肯花几百块钱,至于真实水平如何,倒在其次了。试想,这样评定出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多少是真材实料?

买卖论文形成产业,看上去像是职称评定起了主导作用,却不知,职称评定实际上被论文买卖绑架了。在论文交易的现实中,职称评定失去了它基本的意义与功能。在我们的身边,那些捧着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的所谓专业技术人员,说不定正是毫无专长、滥竽充数的混子。而这样的混子,大都存在于哪些单位,不言自明。其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更是不言而喻。

职称评定与论文挂钩,人人诟病不科学,降低了论文价值,带坏了学术风气,岂不知受伤害最深的却是职称评定。职称的内涵不算丰富,但很实在,当职称评定的“内核”可以当商品来买卖,那么职称注定了不会再值钱。这样的职称,表面上看起来光鲜,实质上却不可能产生出效益。当下论文要打假,被贱卖了的职称更需拯救。即使未来评定职称与论文脱离了关系,维护职称的本来面目也不能放松。

责任编辑: 余 锋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