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权力傲慢下,无辜的记者证屡屡被晾晒
2010-04-17 09:11 来源:红网

李某某到《法制日报》浙江记者站投诉,称浙江省瑞安市公共资源招投标中心在一宗土地出让过程中,先是接受其报名、收取了其295万元保证金,后又出尔反尔,取消了其参加挂牌竞拍资格。为了解事情真相,4月14日,记者一行两人驱车赶到瑞安市公共资源管理委员会采访,其办公室副主任张士勇拒绝采访,并称“记者证在我们这里没用的”,“我不接受采访,又能把我怎么样?”(4月16日《法制日报》)

这样的记者可够憋屈的,作为行使舆论监督的有效证明,手拿盖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钢印的记者证,硬生生被对方“漫不经心”“随手一丢”,且厉声呵斥为“无用“,面对权力的傲慢,看来除了记者本人“一时语塞”外,只剩下无辜的记者证,乖乖地在躺在那里哭泣。

其实,“没用”的记者证还不止他这一家,看看“你现在就是我板针刀(温州话‘砧板’)上的肉,我想怎么剁就怎么剁”的狠话;瞅瞅“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的权力叫嚣;听听“没时间跟你闲扯”的任性肆语……就会明白,这记者证在很多地方都是“行不通”的,都会被斥责得无言以对、脸面丧尽。

或许,是一些官员在官僚的、教条的权力酱缸里浸泡得太久了,所以满眼、满身都是那些发了霉的酱缸文化,对现实生活中民主的、透明的、监督的文化因子毫无知觉。久而久之,就目中无人,对媒体监督视而不见了,甚至不顾法律法规的明确说明,不管“创造条件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的鲜明要求,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单方面强势地认定“记者证没用”。言外之意,媒体监督管不着他那“一亩三分地”。

需要指出的是,纵观这两年发生的诸多“雷语”事件,一些官员无惧百姓,无惧监督,无惧舆论,口出狂言后,却仍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极少被追责。最多顶不住压力,抗不过曝光,也就做个检讨、检查、反省或道歉。而这样的处理结果,无形中诱导、纵容了官员权力的膨胀,进一步“培育”了他们的胆大妄为。由此,才又有了“记者证没用”此类官念十足的雷人之语。

看来,的确该为这些处于民意挞伐和舆论嘲讽中的官员,上一堂生动形象的思想政治课了。让他们明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道理,自觉接受公众和媒体监督,把自己定位在人民公仆而不是人民主人的位置上,不再沉浸在落后的酱缸文化里不能自拔;也的确该让我国的监督体制(由政府内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社会团体监督、公民监督和媒体监督多种形式组成)联动起来,运转起来,真正发挥效用,不能再是观赏性政策了。

而最应该的,是增加对这些耍蛮使横官员的惩罚成本,靠犯错代价的提高,来约束他们的“习惯性”做法。否则培养土壤健在、官僚气息不改,那可以想见,官员的趾高气扬、肆无忌惮不会因为媒体的曝光而停歇,而类似于“记者证没用”体现权力傲慢和蔑视权利的狂妄“雷语”,依旧会接二连三地反弹和上演。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