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周末扎堆献爱心,原来只是在“投机”
2010-05-05 10:48 来源:红网

志愿者到社会福利院或敬老院做志愿服务,陪老人聊天解闷,缓解独居老人们的寂寥,本是好事。但最近,佛山市福利院的老人们却因此而烦恼不已。每到周末,有时一天要来五六批志愿者,为了接待他们,老人们都感到身心疲惫。更有甚者,明言志愿者团队时间很紧、日程很满,要求福利院将老人们集中,方便他们过去拍照。(《广州日报》5月4日)

每年三月,扎堆分布着“学雷锋日”、“妇女节”、“植树日”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于是这10天里,各种主题活动紧锣密鼓的开展,领导们、志愿者们常常需要忙完这边的场,然后火速赶赴下一个场。要是这其间赶去政府机关审批办事,很有可能吃到“闭门羹”。

正是因为纪念日、活动日扎堆,日子在头一个的“学雷锋日”,就常常闹出“每年3月5日,雷锋叔叔来了,3月5日一过,雷锋叔叔又走了”这样的闹剧。平日里无人问津的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以及街头上的流浪人士,在3月5日那一天就成了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各机关单位、各民间社团、各大中小学校都会组成志愿服务小分队,轮番上阵,将老人、孤儿、流浪人士洗上几十次澡,锅碗瓢盆也得刷上十数个来回——就等于将一年的扶助活儿赶一天干完,老人们因为洗澡洗脚太多、被搓得皮红骨疼,还不得不花上一段时间休养生息……

毫无疑问,这样的形式主义遭到了媒体和公众的抨击;并且,随着慈善、志愿服务、帮扶弱势群体观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做好事不能仅仅在一年中抽出一天、以保留“节目”的形式“定期上映”,而应注重于平时、着眼于坚持,对本身具备成长能力的受助对象要“授人以渔”。

但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正如报道中所介绍,“学雷锋”、做好事、助孤寡从3月5日扩展到全年,却被一些单位、志愿者原样带去了可耻的形式主义。可耻的不仅是把老人们作为献爱心的被动接受者,无视老人身体情况和心理感受,而且更有以所谓的时间紧、日程满为由,在根本不付出任何爱心行动的前提下,还要福利院和老人们充当群众演员,摄录下来“有图有真相”,作为志愿者“爱心”、“功绩”的凭证!

这当然是对志愿精神的背叛,是将学雷锋、爱心助人作为一种可以攫取名声的投机行为。这么说,并非是将慈善、志愿强行与动机、道德相捆绑,而是希望厘清,这其间的目的考量——拿出宝贵的时间做好事、帮助他人,是为了让受助对象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还是仅仅是为了助人者现场感、参与感的满足,抑或以此求得自我道德优越感的实现?如果是后者,就很可能以功利化的外在评价或个人满足感,扎堆容易被人关注、发现、报道、传播的场所和对象,而不再注意受助者的实际需要(以及个人尊严),以形式化、程序化的动作或捐助金额、物资,来实现先入为主的目的。

责任编辑: 余 锋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