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论文买卖成产业是在扇教育的“耳光”
2010-05-12 09:23 来源:红网

记者调查了解到,杭州多家论文中介,从买到卖到刊登,论文买卖早已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条,任何专业、任何行业的论文都能写,写手都是高校老师,教授、副教授,导师布置学生给“有需要的人”制造“假”论文,这已成公开的秘密。(5月10日青年时报)

一谈教育,人人都能聊上几句。中国的教育差不多已伤痕累累,不忍再往其伤口上撒盐,许多人可能更喜欢在暗地里默默地关注,期盼它走得越来越得体,越来越来稳当。可惜,失望多于希望,我们的教育事业只好“常态化”地徘徊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和暂时的风平浪静之间。

无疑,论文买卖之风彻底曝光于公众视野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的教育思考。当一个个的学界“大家”被披露学术行为不端,当一本本学术期刊被指责刊发劣质文章,当一名名毕业生到处找人代写论文,当一位位在职人员为评职称花钱买文章,面对学术诚信危机的不断加剧,面对这般自欺欺人的体制,面对大有改进余地的大学培养模式,我们不禁要问:该拿什么拯救你,教育?

大学生学位论文是推动论文交易产业形成的重要元素,显然有必要探讨一番。搞不清楚本科生的学位论文到底有多大的存在意义?不可否认,部分学生的论文是自己认真完成的,但又有多少人是在应付呢?为什么学生写不出或者不愿写论文?大学四年开设的大多是一些基础性的课程,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加上科研技能和思维训练的缺乏,有几个学生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再说了,在就业形势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学术性人才还是实用性人才?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可能选择了就业,不适合搞研究的为了躲避压力可能反倒读了研,一刀切地要求每个毕业生都得写学位论文的规定其实可以变得更有弹性。

还有那些带头制造“假”论文的高校教师、教授,做学问的道理比谁都懂,可做出的事情却让人嗤之以鼻。依靠学识修养去追求物质利益既合情,又合理,但是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抛之脑后的做法就会让人看不起。为人师者,要做到身正影直,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所以说,买卖论文形成一种产业是在扇教育的耳光,一巴掌打在了不合理的体制和单调的评价标准上,另一巴掌打在了那些不务正业的写手老师和还在纵容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管理者脸上。真不知道这股污浊之气还要存在多久,普通人早已把它看得明明白白,为何某些人还在迷信反剽窃软件?

责任编辑: 余 锋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