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统计检查风暴能挤出多少GDP水分
2010-06-07 14:08 来源:中国网

 

根据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的联合部署,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6月2日表示,GDP等指标将是这次检查的重点内容。这次大检查要实现“要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理一批顶风作假的责任人,坚决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现象,进一步净化统计工作环境”的目的。(6月3日 《扬子晚报》)

无论是GDP、平均工资、还是房价数据,国家统计局几乎是公布一次,就被质疑一次。官方发布的统计数字,为何与人们的切身感受不符,值得思考。面对质疑,就连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也坦言,现行统计制度存在缺陷。

就拿检查重点GDP来说,今年4月,我国29个省区市都公布了第一季度的经济成绩单。28省区市一季度GDP增速均超越全国的11.9%的水平。专家认为,地方GDP增速高于全国的统计数据,不排除某些地方为政绩驱使增加水分。地方GDP到底“水深”几许让人浮想联翩。

国家统计局回应民意质疑,联合其他部门开展以GDP指标为重点的统计执法大检查,将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现象。这种规范统计行为的姿态值得肯定。当然,有关部门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统计数据造假这一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在一段时期内整治效果可能会“立竿见影”。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有关部门满足于运动式整治,整治风暴刮过之后,GDP注水的问题还会故态复萌。在我看来,诚信的统计环境,光靠集中整治远远不够,它需要一套长效管理机制做支撑,需要地方官员保持权力自律。一场统计执法检查风暴能挤出的统计水分很有限。

而且,我想说的是,针对GDP注水的问题,除了下载、安装制度补丁以外,修正官员政绩评价体系尤为必要。如果GDP仍然决定官员的仕途、政绩,仍然难以铲除GDP造假的现实土壤。

尽管中央正在推行低碳政策,但毋庸讳言的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处高资源消耗的粗放水平。为了制造高增长率的GDP,有的地方不惜大量消耗资源、恶化生态环境。由于“GDP出政绩”的错误思想一直主宰着某些官员的头脑。他们缺乏长远观念、全局意识,为了迎合上级考核的需要,为了追求升迁的资本,为了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惜大搞提增加GDP增长率的政绩工程,大拆大建,炫耀政绩,想方设法把政绩工程重复折算成数字符号。某些地方形成了GDP年年疯长的“大好局面”。

 

还有的地方政府在统计GDP时奉行双重标准:“摆政绩时是一个数字,要补贴时又是一个数字” 。表面的GDP繁荣局面,不但没有实际意义,还可能误导中央宏观决策,挤占民生空间。更可怕的是,这种GDP疯长的毛病似乎成了官场通病, GDP层层加码,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事屡见不鲜。

尽管GDP崇拜一直以来备受公众诟病,但是这种发展观念仍有相当大的市场。新农村建设一哄而上,地方政府盛行豪华建设风,就是例证。有的地方甚至偷换概念,把扩大内需等同于大建形象工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GDP数据需要打假,GDP核算体系也要华丽转身。针对地方GDP注水的问题,取消地方GDP统计的呼声不断。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全国人大委员吴晓灵都提出了类似建议。马建堂局长也表示,抓紧提出国家统一核算地区GDP方案,正式推出主要指标环比制度,以期排除地方干扰。

 

但是,地方不统计GDP数据,中央的GDP统计数据从何而来?这些数据靠国家统计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大面积统计不现实,如果靠蜻蜓点水式的抽样调查又缺乏科学性与可信度。最后可能仍然逃不脱把地方上报的数字作为GDP数据来源的统计魔咒。GDP注水的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因此,尽管统计核算体制改革比统计检查风暴更靠谱,也不是地方GDP注水的根本解决之道。要真正遏制住GDP弄虚作假,关键要痛下决心改革政绩评价体系。让地方政府不单纯对GDP负责,而应对环境和公共服务负责,修正官员的短视政绩观,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且要引入多维绩效评价机制。官员绩效评估主体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增加普通民众对官员绩效考核评价的话语权。逐步打破官员心中的GDP魔咒。 作者:叶祝颐

 

责任编辑: 金婷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