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多元文化不该成为并百汁
2010-07-26 10:34 来源:新华网

许博渊

以前,食堂常常把前一天剩下来的菜倒在一块儿,热一下再端出来卖。那时候的人还挺爱买,因为它便宜,里面往往有肉。这样的菜,北方叫合菜,江南有的地方叫它并百汁。老夫多年不在食堂用餐了,不知道单位食堂里还有没有合菜或并百汁。我猜想,如果有,买的人可能不会太踊跃了。毕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多元文化原本是一些殖民地国家针对殖民当局对土著居民的文化灭绝和文化融合政策而提出来的一个进步口号,近年进入了国门,立即受到欢迎,成为一种时髦,许多人把它当作观念现代化的一个标识。但在我国,多元文化究竟应该是什么内容,好像还没有人明确说明。我在原则上不反对引进多元文化的概念,人人都穿蓝大褂,人人都说一样的话,毕竟不正常。我只是担心,它会阻碍文化的新陈代谢,发育成长,变成保护落后文化的盾牌,或类似并百汁一类的玩意儿。

这个问题在国际上早已存在。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度量衡方面,大多数国家采用公制,而英国和极个别的英联邦国家坚持用英制,这就带来诸多不便。我在读书看报的时候,最怕遇到什么东西3英尺,什么东西15磅之类的东西,因为我脑子里没有概念。如果说3米,15公斤,我心里就有数了。可是,人家英制也是一种文化,你没有理由要求去消灭它。更何况,英国人牛得很哪,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从来只知道别人适应自己,而不知道适应别人。那态度好比上海那位广播节目主持人,说如果你不想适应上海话,那就请你“团成一团,以一种圆润的方式离开”。但英国佬内心可以很傲慢,嘴上不会这么骂,他们要照顾自己的绅士形象。

还有要命的。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的交通规则是靠右边走,只有英联邦国家靠左走。我以前一直在非英联邦国家工作,1989年,我奉命常驻澳大利亚,一开始就很不适应靠左走。有一天,我不自觉地把车开到右侧车道上去了,幸好当时路上没有别的车,否则就可能出事故。这的确很麻烦,但没有办法,这是他们的文化呀!从前,好些汽车是以英制而不是用公制计里程的。因此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一说起速度,我国好些老司机如今还习惯说多少码(mile),即多少英里,而实际上指的是公里,汽车早就改了。历史无情,尽管硬顶着,大英帝国的文化还是在被蚕食。

我因此想到秦始皇。现在对秦始皇的评价分歧很多,有人认为秦人实行的是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秦始皇是个大坏蛋。但他们没有告诉我们,假如没有秦始皇搞书同文、车同轨,中国是否会分裂得七零八落,并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同样,现在那些保卫方言的斗士,也没有告诉我们,方言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除了度量衡和语言,意识形态也不能搞并百汁式的多元化,必须分出主次。我观察了那些实行多元文化的国家,发现他们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十分明显的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一个成功的国家,其主流意识形态总是和该国的国情相一致的。那么,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应该是什么?我以为还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尽管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过程中走过弯路。现在许多人高捧国学,大有将其立为主流的态势。多少人多少次地强调过,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可许多当红的国学家们很少谈论这一点,那架势,好像马克思主义不管用了,该国学上场了。我这番话,听起来好像左得可爱。但大家都看到了,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兴致很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以后,《资本论》被重新发现。奇怪的是,在号称社会主义的中国,却有相当一部分人企图用别的东西取代它,说多元社会嘛。

当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时代,要想看清楚趋势,必须站在高处。站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争论永无结果。井底之蛙可以叫得十分嘹亮,“你妈的”“你妈的”,叫个不停,但见识却未必高明。

责任编辑: 金婷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