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哀悼日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然的敬畏
2010-08-16 08:40 来源:红网

国旗再次为普通死难者而降。经历了前两次的举国哀悼,对这次设立的哀悼日,公众应该已经有所预料;应该感到庆幸的是,从汶川的69142人,到玉树的2220人,再到舟曲的1239人,我们没有被数字所麻木,而依然为每一个逝去的个体生命致以最感同身受的哀思。

有人说,此次的哀悼日有着更特殊的意义: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天则是传统的“七夕”。应该说,这是两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而将昨天设为哀悼日,打破了中国人喜好欢庆甚至“丧事喜办”的积习。但在我们看来,还有着更深更实在的启示:两年三度举国哀悼,不可谓不频繁,这表明我们对人性与生命的敬畏已然成为常态;在这频繁的哀悼中,警醒地吸取灾难的教训,更应成为一种常态。

与前两次的大地震相比,此次吞噬1239条生命的泥石流,可以说是一种更为常见的地质灾害,而引发泥石流的暴雨洪水,更是在今年的多个省份频频出现。如果说,地震如同一枚原子弹,在瞬间让千万生命消殒,那么暴雨洪水更像是“钝刀子杀人”。从这个角度讲,此次为舟曲泥石流罹难者设立的哀悼日,具有更“普适”的意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此次的哀悼日,不仅为舟曲遇难者而设,同样也是为了哀悼贵州关岭山体滑坡、南方洪水中的丧生者,甚至也包括济南高温下中暑而亡的那8位户外工人。

他们都因极端天气而丧生,而与地震的预测难度相比,这些由天气而生的灾难本应有着更及时的预警与防范:比如贵州关岭滑坡,就有当地村民指出滑坡前早有预兆;比如南方洪水,更是与屡禁不止的围湖造田有关;再比如济南的高温致死事件,则再度透露出高温劳动保护的缺失。

至于此次的舟曲泥石流,虽然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特殊的地形,但地质专家指出,当地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的行为不加制止,部分地区林线已退至分水岭附近;以及地处偏远农村,防范设施与准备严重不足,也是重要的诱因。

小学的课本上,我们了解到,中国是一个多地质灾害的国家,而作为泥石流初始阶段的水土流失,更是一种与人类行为直接关联的地质忧患。为了治理与防范水土流失,中国曾掀起一阵荒山绿化的大潮。笔者小时候最深的记忆之一便是,解放军驻扎在各个村落,义务上山植树。然而,前不久,笔者回到北方的山村老家,却无奈地看到,为进行“旅游开发”,十几年前植下的如今已经长得郁郁葱葱的翠柏,正被大片砍伐。如今,看到了舟曲的悲情,相信,每个人对自己的家园都会生出这样的忧伤。

设立哀悼日,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为唤起对自然的敬畏。然而,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我们与天争利的冲动却有增无减。我们迫切地希望,这两年三度的哀悼日,能真正让人们警醒起来,如此,才能避免设立下一次哀悼日。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