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GDP世界第二,"鸡的屁"能否生出"鸡的蛋"
2010-08-18 08:16 来源:红网

 

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受消费和出口增长乏力拖累,在2010年第二季度骤然放缓,16日公布的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率仅为0.1%。对于饱受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困扰的日本经济而言,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年内很有可能被中国取代。(《经济参考报》8月17日)

这似乎是一条迟到的消息。一周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透露,中国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相继赶超法国、英国、德国,现在又把“日老二”给拽了下来,自己登上了亚军宝座。有人开始预言,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头号经济实体,也为时不远,指日可待。看来,赶超欧美,不再是神话。只是,这种经济总量,更多的是一种虚幻价值,徒具符号意义。

其实,中国早就有过经济总量称霸全球的辉煌。正值康乾盛世末期(1793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就曾位居世界第一位,后来在西方的鸦片面前却不堪一击。1884~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此时中国的GDP是法国的2倍多。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但中国军队却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以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优势,占据总量前列,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但是,经济总量的扩大并非与国家强盛划上等号,时至今日,贫富分化、人均落后、权利贫困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民众无法同比例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应有益处。

经济总量的增长,很多时候是得益于GDP立下的汗马功劳。别小看了这玩意,原本是西方经济学上的一个统计指标,但到了中国,被掺杂了大量非经济因素,基本成为政治术语。地区形象需要它,领导权威需要它,为官政绩更需要它。于是乎,为了GDP,不惜拉高房价,不惜重复建设,不惜污染环境,不惜透支资源,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偷梁换柱。在各地开展的GDP大赛中,往往是政绩工程层出不穷,重复建设前赴后继,自然资源开采过度,有的还把子孙后代的财富挥霍殆尽。在这种执政理念下,即使决策失误、投资失策也无关紧要,因为经济损失也可以产生GDP。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一针见血指出:“我们有的GDP数字很好看,但不是增加了社会财富,而是浪费了社会财富。比如,建大桥,这是GDP,让大桥塌了、拆了又是GDP,再建一次大桥还是GDP。”用GDP来衡量一个地区官员的政绩,用GDP来为领导干部的仕途埋单,必然导致官员走入建桥、拆桥,再建桥,再拆桥,或者前任建后任拆的怪圈。

与官员们念念不忘、钟爱有加所不同的是,老百姓故意把具有浓重政治色彩的GDP说成是臭烘烘的“鸡的屁”。广东省人大代表郑小琼在今年广东两会上说:“改革开放30年来,鸡的屁股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利益?关键是要拉得出鸡屎。”话糙理不糙,反映了问题的本质与要害。现在,中国的GDP已经雄踞世界第二位,但“住房难、看病贵、学费高”三座大山依旧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养老、就业、城市化水平多年来在低层次徘徊,农村还有4000万贫困人口嗷嗷待哺,城市还有那么都弱势群体亟待关爱,他们和这个炫目的GDP好像都没有什么关系。一个被GDP绑架的国度或地方,在经济总量虚假繁荣的背后,必然是民生的艰辛和酸楚。

话说回来,人口多,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创新能力弱,权益和福利水平低,仍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在这种背景下,一味追求经济高增长,必然导致拼资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经久不衰。短缺经济学创始人科尔奈认为,过高的经济增长并不值得夸耀,需要防止陷入“经济增长狂热症”,有时候经济增长放慢一点并不是坏事。此言善也,当引以为戒。那种注了水的GDP,老百姓并不认同和肯定。“鸡的屁”倘若不能生出“鸡的蛋”,则对百姓无益。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