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利益在哪里奔跑,曹操墓就在哪里
2010-08-30 08:33 来源:红网

有时候挺同情一些历史名人的,因为搞不好你连自己的家门在哪儿都不知道。不过这些人终究已成为历史的尘埃,要不然看到后人如此对待自己或许真的会诈尸。这不,从发现“曹操墓”至今,质疑之声与回应之声就缠绕在一块儿,双方斗得难舍难分。到现在,我们是真不知道曹操墓在哪儿了。因为有学者刚列出一项证据,立马就会有人拿出相反的证据。这还真应证了那句骂人的话:这死鬼死到哪儿去了。

昨天,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在一个媒体论坛上回应近日针对曹操墓造假一说。质疑者称核心证据石牌伪造,唐研究员就地层关系无法造假;质疑者称指出曹操墓现今方位的鲁潜墓志为假,唐研究员就说二者字体有差别,但其和与同时期的西门豹祠后赵建武六年刻石相同;质疑者质疑威武王称号,唐则回应说史书有载。最终唐得出结论曹操墓不可能造假。而同时,河北人士闫沛东近日频频跳出来质疑曹操墓的真实性,并表示将在10日之内到北京找权威部门公布造假实物证据。(8月29日京华时报)

笔者就姓曹,虽然不知道自己家族是否是曹操一脉,不过看到曾经叱咤风云的枭雄曹操连自己的墓都不知道在哪的时候,心里还是别有一番滋味。这种争辩我们插不上嘴,一来我们对考古不了解,非专业人士;二来我们也没有什么足以引发各方垂涎的证据。所以只能作为一个看客,围观这一出似是而非的闹剧。

我称之为闹剧并不是因为它的乱,而是这种争辩对学术本身毫无意义。本来学者为学术观点的不同做争辩这是好事,说明我们有一个做学问的平台,正所谓理不辨不清,各种思想的久留对于学术的进步有莫大的好处。而一般人也能够在这种辩论中得到一丝启发,或是增加一些知识,深化自己对社会的理解等。可是如今关于曹操墓的真伪之辩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辩论,或者说这已经与学术无多大关系了。反而在这个争辩过程中,“曹操墓”得到了极大气的宣传,而争辩曹操墓真伪之人也成了名人,这种名人不知是学术上的,而是言论上的。也就是说在争辩的同时,他们把自己宣传出去了,而真正的学术则渐行渐远。

在现代社会中出名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不是像古代某种能力超群而成为万人瞩目的人中龙凤。例如陶潜的出名在于他的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生活。不过不能否认正是因为他淡泊名利,反而使他获得更高的名气,甚至于流传千古。当然不一定所有农夫都出名,我本家世代农民,也没见几个出名的。淡泊名利之人必须有足够被世人称道的才能才会出名,不然中国千百年来的农民岂不是都成了名人。

现代社会可不管什么人怕出名猪怕壮,反而想尽办法的出名,管他恶名、俗名、臭名。而且不仅人要出名,地也要出名。这是因为这个社会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没了物质那就什么都算不上了。而争夺历史名人就是一种常见的出名方式。曹操墓那么大,具体埋在哪不好说,倒是可以对其真假做一番辩论。而有着这一争议地区的地方更是乐开了花,你们越是辩论不清,我就越有经济效益。

所以,我说类似于曹操这样的历史名人挺可悲。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他的墓应该不小,可是现在却找不到在哪了。真的找不到吗?非不能为,实不为也。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