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京华时报:幸好15万删帖费没能摆平“日记门”
2010-09-06 08:25 来源:京华时报

不妨设想,假如韩峰没有记日记的习惯乃至日记不被披露到网上,那么就很可能继续在受贿的同时,继续当他的风流局长。不过,幸好15万的删帖费,也没能敌过监督的力量,终究让其丑行曝光。

广西来宾市烟草局原局长韩峰的“日记门”事件曾经轰动一时。这位“风流局长”的“香艳日记”于今年初被网络曝光后,不但其本人迅速“蹿红”,就是由此引起的、对该局长是否诸如存在腐败受贿等问题的质疑和追索,一时间也颇为热闹。网友们以包括人肉搜索在内的各种方式,表示出对这件事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其中虽不乏好奇乃至恶搞的成分,但毕竟舆情还是直接促进了此事最终的司法介入。

好笑的是,在检方指控中,居然还有这样一个事实——在今年2月14日,在“香艳日记”已经通过网络传遍大江南北,近乎街谈巷议的时候,韩局长居然还想到了用花钱雇人在网上删除日记的招数来试图为自己遮丑;而更令人称奇的则是,这项花费15万元的“删除网帖”的费用,居然也是韩峰向钦州市某公司项目经理陈某索贿所得。这就不能不让人佩服韩某人的智慧与胆量,在罪行即将暴露之际,仍不忘用索贿的钱来“销赃灭迹”,大概索贿已习惯成自然。总之,给人的感觉不是临危不惧的英勇,而是类似于“猪往前拱,鸡往后刨”的生物本能。民间有话:“望乡台上唱大戏——不知死的鬼”,可能指的就是这类人吧。

遥想当初“日记门”初现网络之时,网民们就敏锐地感到在这件事情的背后,很可能隐藏着更多的不为人知的隐情与秘密。而事实上,类似韩峰这样的干部,在现实中也绝不仅有一个。韩峰想拿15万的巨款删帖,也是怕自己因“日记门”事件而被暴露。如今,网络舆情和社会监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下有关部门在反腐制度建设上疏漏以及监管的不力。不妨设想,假如韩峰没有记日记的习惯乃至日记不被披露到网上,那么就很可能继续在受贿的同时,继续当他的风流局长。不过,幸好15万的删帖费,也没能敌过监督的力量,终究让其丑行曝光。

回过头来,网友们在感叹、调笑韩峰“没事瞎得瑟”和“缺心眼”的背后,其实包含着对当下反腐工作的深深忧虑。如果不是靠网络曝光,相关部门难道发现不了他的狐狸尾巴吗?如果不是舆论的强大力量,倘若15万的删帖费真的“摆平”了此事,又当如何?

其实,说韩峰“缺心眼”还真是冤枉了他。这个善于记述自己风流韵事的中年男人不但文笔尚可,在庭审的自我辩护中也表现得相当的聪明。面对警方对他贪贿的指控,他虽承认了收受钱物的事实,却又狡辩这不是犯罪而是严重违纪。“条理”如此清楚,怎么能是缺心眼呢?只可惜这聪明用错了地方也来得太迟,早知如此,当初但凡有点党性原则,管住自己的手、自己的心,能落到今天这步既身陷囹圄又遭人嘲笑的地步吗?

本报特约评论员刘乃康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