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国考大热背后充满讽刺意味
2010-10-27 08:42 来源:红网

每年这个时节总有一个热门讨论话题,那就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基本已赶超了很有中国特色的高考,因而得了个美名“国考”,可见地位之重。

高考年年考,年年议,如今国考也有了这同等待遇。不过,高考关注考后,录取率、高分状元,而国考关注的是考前,是报考人数,这就带来了很有意思的现象:高考是7月份,通常热在8、9月间;而国考通常是11月底或12月初,但热的却是报名这几天。

今年国考报名时间是10月15日至24日,几天时间里,报名人数趋向成了最大热点。以10月24日《扬子晚报》一篇转载率很高的新闻为例:本月23日是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录网上报名的第9天,截止到晚上8点,通过审核人数已经突破100万人;而竞争最激烈职位,通过审核人数也达到了3914:1,接近4000人争抢一个职位,这个职位是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节能与科技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

以前上中学听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如今国考却是突破百万,且几乎年年激增,呈井喷之势,反倒是高考参加人数这些年一直在下降。以数据说明: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历史性地达到了146万。这个数字在2009年为105万,2008年为80万,2007年为60万,退回到2003年,报名人数仅为8.7万。短短七年间,希望通过“国考”成为公务员的人数,增加了将近16倍。

为什么那么多国人要参加国考?道理非常简单,大致两点:一是当前就业形势之严峻,已经发展到十分突出的程度,国考无疑给就业增加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国考大热即因就业太冷;二是“金饭碗”效应,我们见到听到太多关于公务员福利待遇好的事儿,一个年终奖金就几万,抵得上普通劳动者一年的收入,而房价如此高企的现状下,公务员却能买着每平米两三千的房子。

还有一点,很具讽刺意味,大家觉得国考相对“公平”。在如今“某二代”当道的年头,咱没钱没关系,没个好爸爸,就可能找不着心仪的工作,而国考,因为招收数量之广,程序相对严格,还带着“国”字头,就很有了点吸引力,至少只要审核通过,人人都有上考场一战的机会,总比你煞费苦心的简历连招聘者的法眼还没入就直接进入垃圾篓的好吧,好歹心里算是个安慰。至于考了第一名最终却没被录取的例子,咱也不能太苛责,对吧。

报考者中应届毕业生颇引人注目,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大学生们纷纷将眼光对准对个人素养有着较高要求的国家单位,几乎是中国的又一特色;在美国,40%的毕业生是选择进入企业,报公务员的比例不会超过10%。而根据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调查,首选为国有大型企业;其次为跨国企业;再其次为机关事业单位,不过大多数人似乎也只是将其作为就业的一个出路,不少人就表示,他们只是把国考当成了一次练兵的机会。

于是,另一种讽刺又出现了,国考变成了“摇宝”,买彩票似的“撞大运”,仿佛找工作时候的海投,这过百万人中有多少是志在必得,多少是精心准备,又有多少是带着点儿幻想的呢?反正报名费也就60块,比考研还便宜,哪怕“裸考”也没关系,大不了做做“炮灰”、“打打酱油”,也就是丢了一天时间和60块银子,再有点儿侥幸地想想,“裸考”不也有人成功的么。

今年的国考限制更厉害,大幅度提高工作经历门槛,审核更加严格,却还没能阻挡大家报名的热情,以至于衍生了一个颇为怪诞的现象——劝退。一些报名考生称接到了资格审核人员的电话,详细询问自己的工作经验,甚至有被“委婉”劝退的经历。此举也令人“叹为观止”,有人就指责考试在即,这个时候招考单位的所谓“指点迷津”,很可能扰乱考生平静的备考之心,更有不少人直言:为内定人员“清道”。其实也不奇怪,近年来,高考、公考、事业单位招考屡屡发生徇私舞弊现象,整个国家的考试环境遭遇诚信危机,又何嫌多个国考呢?如此一来,很多人心中国考的公正公平之形象恐怕也得大打折扣。当然猜测只是猜测,不过某单位某职位报考人数多恰恰说明其受宠的程度,不是也有9个职位,需求11个人,其中却有8个职位无人报考的么,这时候,是不是单位也该打电话“劝报”呢?

不管怎样,2011年国考报名已结束,即将接踵而来的确认、缴费、考试种种,恐怕都不会有这阵子的热闹,大幕刚开启,观众已散场,留下那数百万的演员,各显神通,慢慢熬去。

责任编辑: 余 锋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