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逢官常疑”是谁尴尬
2010-11-16 14: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11月11日,海南某论坛里出现《儋州罕见:28岁财政局副局长!》等帖文,称现年28岁的三亚市财政局预算科主任科员罗炜阳,被推荐担任儋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副处级)。一时引来不少网友议论。儋州市委组织部对此回应称,此次是公开选拔,一切按程序走,罗炜阳表现优秀笔试面试都是第一名。(《南国都市报》11月14日)

“不拘一格降人才”方是用人之正道,按照这样的用人理念,年轻官员获得擢升的确没什么不可以。但现实却是,每当青春逼人的官员上位,往往便招来猜疑的目光——从湖北宜城29岁的市长,到山东新泰23岁的女副局长,再到海南临高29岁的美女副县长……概莫能外,这无疑值得深刻反思。

儋州市这次用人是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即便如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仍然是“背景猜疑”。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条件反射,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公开选拔未成常态的情况下,人们还不习惯于将脱颖而出者视为公开的产物;另一方面,公开选拔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必要通过必要的程序来取信于民。

年轻官员升迁遭猜疑并非孤立现象,其实背后是人们“逢官常疑”的心态:他升官了,靠的是真才实学吗,他是不是有个爸爸叫李刚?他在台上说得很是严厉正大,但真的清正廉洁吗?他到国外去考察了,这是货真价实的考察还是变相的旅游?……对于官员们的言行,人们常常以不信任的眼光加以审视。

当然不能怪人们猜疑成癖。这样的反应实在很正常,因为对于看不清楚的东西,怀疑以及进行一些“有罪推定”,都是合理的。事实上,在用人、施政等问题上,人们确有不少看不真切之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但毋庸讳言,某些地方用人距这样的要求相去甚远,根本没有做到阳光普照。虽然县处级副职以上干部应当报告收入、房产、投资等事项也有了规定,但报告内容仍仅限于由相应的组织部门掌握,官员财产还远远谈不上真正的公开。虽然财政预算也年年提交人大审议,但过于笼统粗疏的审议并不能保证每一笔钱都用得合理,财政支出时有浪费奢靡、跑冒滴漏……面对这种种“雾里看花”的景象,人们怎么不“逢官常疑”呢?

“逢官常疑”不仅仅是官员们的尴尬,也不仅仅是公众的无奈,它不可避免地导致官民间的隔膜,加大非直接利益冲突的风险,让社会的运转成本变得更高。而要化解“逢官常疑”,只能靠更彻底的公开和透明,以强有力的措施来获取公众的信任。当然,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须在一系列制度上做出变革。(孙立忠)

责任编辑: 黄倩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