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弱势群体“苦累都不怕”最怕啥?
2010-11-19 14:43 来源:郑州晚报

人民日报记者近日调查了弱势群体生存状态。“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贫困农民张中周的这句大实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有专家认为,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

专家说出的道理并不难理解。相关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和大众媒体,在各种场合通过公共媒介平台,一再重申强调这一最基本的道理。可令人沮丧的是,现实并未有太大改观。“吃亏的永远吃亏,占便宜的永远占便宜”,这是社会学者孙立平教授总结近年来一大令人忧心的现状。

“最怕没机会”这句拙朴的话何以引人共鸣?如果想找类似的新闻案例做注脚,仅凭记忆就可开列出一大串名单。为了方便举例,我们再缩小一下范围,集中一下素材,单看看“上大学”和“考公务员”这两个领域里的人才流动现状。

在价值衡量和实现途径还比较单一的语境下,高考和公考被视为目前实现个人价值的两大最重要路径。就高考而言,早前的冒名顶替的罗彩霞事件,曾将底层青年向上流动的艰难描摹得淋漓尽致,见者无不动容。而随便点击鼠标,就能看到类似的辛酸遭遇,比如“陕西省属事业单位招考现漏洞,父亲主考儿得头名”、“江西武宁事业单位被曝只招正科级干部家属”……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拓展个人人生空间的高考,选贤任能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对一个来自底层的仅凭个人奋斗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从生活经验和概率学上讲,此类不公事件能见诸报端、能侥幸被网友曝光的机会,是多么偶然和稀少。虽然近年来高考和公考领域改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综合而言,仍未达到民众满意的状态。经济贫困,并非没有翻身的机会,若权利贫困,正当诉求屡屡表达不畅甚至不通,那就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了。

权利贫困需要制度救济,否则,社会阶层就可能板结固化,社会正常激励机制就面临失效,能上能下的多孔性流动的理想社会结构也难成形。“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农民张中周这句质朴而内涵丰富的话语,令人动容。当务之急是,社会各界应该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实现“权利扶贫”,是比经济救助更彻底的救赎之道;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权利均衡”,值得我们共同努力。□李晓亮(四川)原题:弱势群体“最怕没机会”何以引人共鸣

“不怕苦就怕没机会”的权利贫困隐喻

权利的贫困,意味着机会的稀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阶层分化逾来逾严重,财富积累日渐呈现马太效应。当机会没有时,他们能不能吃苦,已经变得并不重要。因为,无论他们怎么样吃苦,等待他们的都是贫困。“不怕苦就怕没机会”,当这样的极致境遇落到一个人身上,无疑是个体的最大悲剧。

责任编辑: 黄倩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