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太和警方的结论,为何这么“猴急”
2011-02-10 10:36 来源:新华网

 

7日,有媒体刊发“安徽阜阳拐卖虐待儿童成风硫酸烧脸毒打致残”一文。8日,参与太和县公安局负责此次排查行动工作的负责人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从调查情况看,太和县宫集镇等地确实存在个别人利用残疾儿童行乞行为。但截至目前,尚未发现拐卖儿童集团和据点,以及泼硫酸、铁笼子训练等残害儿童的行为。(《中国新闻网》2011-2-9)

利用残疾儿童进行乞讨的事,在各个城市的街头都可以看到,对于人们来说,早已是见怪不怪的常事。只是我们一般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残疾儿童?而“安徽阜阳拐卖虐待儿童成风硫酸烧脸毒打致残”一文,给了我们一个简要的答案。原来世上本没有那么多的残疾儿童,无法无天而又丧尽天良的聪明人多了,于是就有了取之不尽的残疾儿童。那样的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让人匪夷所思。而仅仅“确实存在个别人利用残疾儿童行乞行为”的回应,太让人失望了。

当2月6日,互联网上出现有关太和县宫集镇拐卖、虐待儿童的信息后,“阜阳市和太和县相关部门立刻作出安排,公安和民政部门迅速成立调查处置小组,对媒体报道的太和县宫集镇拐卖、虐待、组织儿童乞讨案件进行梳理、分析、研判,并展开拉网式排查。”当地警方对于媒体的报道如此重视,动作如此迅速,无疑让人十分敬佩,不过,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就得出“未发现拐卖儿童集团和据点,以及泼硫酸、铁笼子训练等残害儿童的行为”的结论,未免让人感觉这结论太猴急了些。

“安徽阜阳拐卖虐待儿童成风硫酸烧脸毒打致残”一方显然是经过长期的明察暗访,长期沉下去,广泛接触各式各样的相关人物,进行了深入调查而得出的结论。文中挖出了该地丐业有百年历史,自打民国年间村里就有“带乡”行为,到了1993年以后的沉渣浮起,被重新开发利用,而且“发扬光大”,并且形成一种类似产业的形式,包括具体的运作方式,据点所在等等,都有翔实的数据资料支撑。同时文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跟我们日常所看到的情形基本吻合。可见,这个报道中所反映的问题,应该不是虚构。而警方的结论来源于6日晚,当网络上出现了相关报道之后,“当地政府组织近百名公安干警、60多名乡村干部深入太和县宫集镇展开排查。”从人员的数量来说,这当然不算少了,不过,以这样一种狂风暴雨加运动式的举动,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吗?且不说这样的行动是为了救火,还是“灭火”,就算一切都是真抓实干,在那样一点时间内,如何认定“没有泼硫酸、铁笼子训练等残害儿童的行为”?没有长时间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这样的行为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找到证据吗?而那些拐卖儿童的集团与据点,显然也不会自己挂个“某某拐卖儿童有限责任公司(大本营)”之类的招牌在那儿,等待警方及政府其他部门去打击吧?因此,以这样一种方式,只花了那样一点时间就得出结论,不知有几人敢于相信?

当然,警方是非常注意讲究措辞的:尚未发现。警方精力,是不是应该更多用到长时间的明察暗访,将情况摸得更清楚之后,才给公众答复?有时候,人们所需要的,并不是速度。[作者:陈家沛]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