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小学试卷“难煞教授”说明啥?
2011-03-14 13:23 来源:新华网

 

3月12日在教育界别小组讨论结束时,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慧玲给在座委员们出了一道孩子考小学的试题:1、3、5、7、9;2、4、6、8是按照奇数、偶数分类的,1378、59、246是按什么分类的?结果在座身为教授、副教授等的委员们,没有一个人能给出正确答案。最后她公布了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是按照拼音的声调来分的。(3月13日《新京报》)

孩子的题竟然连教授也答不出,答案一揭晓大家都觉得可笑。其实,出现这样的“难题”很正常,因为题目属于脑筋急转弯性质。这样的“怪题”未必可笑,在笔者看来,“怪题”背后另有一些真问题。

其一,脑筋急转弯题被当成常规试题。事实上,类似“小学生试题难倒教授”之类,早已不是第一次被报道。现在很多孩子的寒暑假作业、考试题中都有这类题目,却没有注明是脑筋急转弯,结果让孩子绞尽脑汁。而对这样的题目,老师还按常规做法评分,强调标准答案,甚至题目错了也让学生记标准答案。很显然,这已不是在拓展思维,而是在束缚思维。

其二,作业、试题已成严重负担。本来,无论是幼儿园孩子还是小学生,如果学有余力或有兴趣,做一些脑筋急转弯题,乃至比较难的智力题等,原本也是正常现象。但就拿孙慧玲出的这道题来说,不是课外自由选做的题,而是幼儿园孩子考小学的题,“北京市所有要上小学的孩子都用这个(试题集)”,这就很不正常了。这和很多人呼吁取缔奥数是同样道理,奥数并没有原罪,但不该与升学挂钩。

其三,基础教育的内容偏离现实生活。笔者当年读小学时也做过智力题之类,甚至古人也有“鸡兔同笼”、“和尚分馒头”一类的“奥数”题。但是,过去的智力题多与生活相关,现在的题却多为纯数字游戏。学生会答再多这样的题,又有什么用呢?

“1378、59、246是按什么分类的”,这样的题并不一定会让孩子痛苦。真正的问题在“怪题”之外,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革教育理念,调整教育方式,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与考试制度,即使给孩子出的题每一道都不怪,大人都能答得出,教育也未必就是成功的。(文/李清)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