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殡仪馆到医院抢尸,公益徒剩“马甲”
2011-03-22 10:00 来源:红网

病人还没死,就有数家殡仪服务公司的业务员在抢救室门外蹲守“等业务”。记者近日在合肥一些医院调查发现,由于殡葬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等原因,殡葬服务行业的竞争“战场”已经前移到医院,不仅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困扰,还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秩序。(3月21日《成都商报》)

这是一件令人气愤的事情。人家病人还没死,病人家属也正处在忙碌和焦虑之中,这时,殡仪公司的人员却在抢救室门前来回晃悠,分明是盼着人家病人快点死嘛!据说,一些殡仪公司为在第一时间获取病人“病危信息”,让医院保洁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当他们的“眼线”,一有信息就随时拨打业务员电话,如果“业务”成功,“线人”即可获得1000元以上的“劳务费”。

真有点“金口玉言”的情形了,动动嘴就可拿一千多块!按照时下一般保洁员的工资水平,应该抵得上一个月工资了吧?而我在想,殡仪公司对“眼线”出手如此大方,那么,他们能从一个死人身上获得多少利润呢?去年《人民日报》曾发文称,“一名死者从运送到火化场再到火化后寄存,需要远程运输费、尸体停放费、场租费、客房费、伙食费、花圈费、贡品费、火化费、骨灰盒费等十几种费用,少者要3000元左右,多者上万元。”由此观之,盛传民间的“死不起”之声,绝非无病呻吟啊!

单从理论上讲,殡葬行业是公益性行业,本不该有“死不起”之说。然而,现实之中,殡葬行业早已跳入资本逐利的大潮,身上留下的,只有公益字眼这个“马甲”了。有公众提出,既然殡葬没有了公益,为何不完全实行市场化?窃以为,这一问,其实切中问题要害——打着公益的旗号,实施政府垄断。不光殡葬行业,诸如供电、供水、供气等行业,走的都是这条路子。垄断之下,民众的“活不起”与“死不起”,自然成了相关利益部门后院的“提款机”。以上,或许就是一些公共事业改革难以推行到位的最大障碍。

借公益旗号,行垄断之实,伤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从我国目前的财政实力来讲,已基本具备为全民公益事业埋单的能力。让公益的早日回归公益,啥时都是责任政府应有的担当。就殡葬而言,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殡葬事业的投入,别让个别殡葬公司老盯着公众的钱包;另方面,要完善殡葬微利定价机制、监督机制和违规追责机制,严厉打击殡葬“埋天要价”、“变相收钱”等行为。这样,才能让活着的人有尊严,逝去的人也心安。

[作者:孙海强]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