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强行取肾”是在谁的身上留“疤”
2011-03-29 09:14 来源:新华网

 

湖南小伙胡杰,因还不起18000元赌债想到“卖肾”,几个月后,尽管反悔表示“真的不想做了”,仍然被切掉了左肾。事后,胡杰的银行卡里打进了27000元。目前,涉案的山西临汾长良医院已经停业。

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场,经济学的铁律,谁都无从改变。不难设想,对于健康和生命的渴求,毫无疑问是人们最基本的愿望,尤其是对于那些患有器官病变的患者,自然会产生对于器官移植的需求。然而,仅凭器官捐赠,显然并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再加上器官配对上的难度,人体器官移植出现巨大的供求缺口,也就并不意外了。

而按理说,人体器官不是股票,也不能被等同于普通商品,既然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的器官来维系健康和生命,即便人体器官的需求再旺,价格再高,恐怕也不会有人打自己身上器官的主意。然而,本不该被市场涉足的领域,却经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尽管找到器官的供体并非易事,要想成功配对更是小概率事件,但人体器官的旺盛需求依然催生了地下黑市的泛滥。

不难设想,当人体器官成了“商品”,作为供体的人其实也与市场上的商品无异,器官成了商品的供体,也意味着将失去自由和权利。这也是为何国务院早在2007年5月1日起便立法明确禁止人体器官买卖,同时规定了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院准入原则。然而,巨大利益的客观存在,注定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相关法律规定了“活体器官只能捐献给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等有亲情关系的人”,但相比寻找器官的供体,在这些证明上造假,显得轻而易举,原本有望最大限度排除买卖关系的规则,经不住利益的诱惑。从这个意义上说,“强行取肾”留下的那道“疤”其实不只是在供体身上,同样割裂了社会与法制。

基于上述视点,“强行取肾”的冷酷,固然令人发指,但这一事件其实仅仅暴露了人体器官买卖黑市的冰山一角罢了,而要想从根本上杜绝人体器官的买卖,让人的基本权利归位,而不是连自己的器官都做不了主,除了要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更离不开相应的监督与执行机制的到位。(武洁)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