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专家爱扯淡,公共议题易失焦
2011-04-29 08:31 来源:红网

在电影《2012》里,美国总统在世纪末日来临之时说过一句话,“一个优秀的年轻科学家抵得上二十个老政客”。这无疑是对“专家”群体的莫大尊重与肯定。故事中,物理天体科学领域的专家艾德里安博士,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博大的人类共同体意识,坚持己见、排除阻力组织了“诺亚方舟”撤离行动,尽最大努力拯救了更多的同类。

在中国当前的公共语境里,专家群体已经很难再有如此正面的形象了,他们通常以“快思手(fastthinker)”、“思想智囊(think-tank)”(法国已故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语)形象在各档电视脱口秀节目中赶场,或者在社会热点、公共事件中信口开河地发表“雷人”言论,以至于网民纷纷拍砖回应,奚落“专家”成“砖家”、“教授”成“叫兽”。

4月26日的《中国青年报》发布了一项有两千多人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59.2%的人直言专家在自己心中的权威性有所下降,获选率最高的四个原因分别是:“伪专家”过多,成害群之马(73.8%);许多专家被利益集团绑架,失去社会责任感(68.1%);一些专家无底线,无标杆意识(66.8%);专家过多过滥(65.0%)。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堪称政界、商界、学界、民间都“最有话说”的行业,集中反映了各方的利益博弈和对舆论制高点的争夺。回顾近两年大陆房地产调控中专家们形形色色的言论,就不难看出为何专家的名声会江河日下了。

——有幼稚地运用社会达尔文法则为高房价开脱的,比如“买不起房就可以回老家”;

——有不负责任地激化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疏离的,不如“用高房价控制北京人口”、“高房价下小姑娘可以傍大款”;

——有赤裸裸地维护既得利益者、大张旗鼓为利益集团背书牟利的,比如“买不起房不要埋怨政府开发商”、“买房就是爱国”;

——更有毫无逻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如果刚毕业都能买房,那么国家就会衰亡”、“所有反对房地产复兴的想法都是危害国家利益,我给他们的帽子是‘反人类’”。

上述言论如此“简单粗暴”且“反常识”,虽然专家自身赚足了眼球出了名,向权力、资本示了好,却伤害了大众的感情,离间了社会,在社会情绪的疏导、社会共识的达成以及问题的解决上有百害而无一益。

除了房地产市场的“砖家”,更有资本市场的黑嘴、生物制药领域的药托、转基因食品领域的“权威”、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专业鉴宝人、案件审理的“法托”……他们披着学术中立的外衣为他人做嫁衣裳,以更加隐蔽的形式为利益集团代言。

在那些大放厥词的专家里,尤其令人痛恨的是“伪专家”,他们也许依靠某种机缘获得名声,或是凭借某种机会占据一个显位,而媒体又恰恰极喜欢邀请这些人士发表看法。他们“对真理有着全然的冷漠,并不在乎何者是真,何者是假,他们所放发出的狗屁言辞,目的全在操纵听众或读者,并以取得自身的利益为依归,这些利益包括了政治的权势,商业的利润,或是学院里的地位及升迁”。这些“伪专家”就是美国哲学家哈里·G·法兰克福定义的“扯淡(Bullshit)者”。

法兰克福指出,扯淡比说谎更可怕,因为说谎的人至少知道何为真,而扯淡者的兴趣点不在真假与否上,而在是否有利益上。可见,他们没有信仰,必要时也可以做“墙头草”,或者是“变色龙”,视场面、形势需要说出一些自相矛盾的话。

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语境里充斥着聒噪的胡说八道,如果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喜爱与“伪专家”为伍,如果被称作“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群体里出现了热衷于扯淡的“劣币”,那么,人们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处理这些噪音、去搜寻真理的踪迹、去重建社会信任,反映到具体的公共事务上,往往会导致公共议题失焦,影响公共政策的出台效率。

鉴于当前实行言论追责制的不现实性,减少扯淡现象依然仰仗专家群体的自律与自省。人文学者陈平原曾在《学者的人间情怀》一文里说过:“读书人应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作为普通人凭良知和道德‘表态’,而不过分追求‘发言’的姿态和效果。”如果专家学者们能够正其心,公共舆论场上想必会纯净许多。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