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排污大户“漂白”成明星企业,谁该反思
2011-05-03 08:16 来源:红网

河北元氏县利税大户、拥有众多荣誉称号的“明星企业”,却在较长时间也是排污大户。接到群众举报后媒体记者调查发现,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等20多家化工厂,多年来将含有氰化钠等毒素的污水大量排放,造成几个村庄的地下水和农田污染,部分群众被迫买水度日。(5月2日《新华网》)

按照环保法规,面对排污大户造成当地村民吃水困难、庄稼减产等现实问题,地方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应当严厉处罚污染企业,问题严重的要关停。出乎意料的是:当地政府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出面“协调”,让企业花点钱补偿了事。

地方政府部门为什么要“帮着”污染企业拿钱摆平事呢?原来这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企业,虽然是污染大户,但却是年产值达20亿元的“河北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和“中国化工500强企业”。这不仅可以给地方政府装点“门面”,还给地方政府带来滚滚财源。据了解,仅去年上缴的利税总额就占全县财政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表面上,污染企业上缴了“补偿金”,且补偿标准逐步增加了,但实质还是不能弥补给村民造成的经济及健康损失。相反,企业却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出了钱,就可以合法排污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这样一个公众眼中的“污染大户”,却被当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漂白”成“明星企业”,的确令人深思。难道在现代文明及法制社会,真会出现“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怪现象吗?

我认为:“明星企业”成了污染大户,表面上是企业只看经济效益无视社会责任的直接后果,其实质在于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职权错位,对污染企业的一味袒护和包容,让其污染行为有恃无恐。这也暴露出“唯GDP论”在一些地方还有相当大的市场,环境评价还没有被真正纳入政府考核,“绿色GDP”还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正如专家所说:当“明星企业”屡屡遭遇到环保的质疑,就像是把一份利益的选择题摆在了相关政府和环保部门的面前,如果总是答错,那就不是实时监控的设备问题,而是监控的人的问题。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