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党报应主动介入热点话题,夺回“麦克风”
2011-06-07 07:58 来源:红网

5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引来一片叫好声音,这个月再度发力推出新的一组文章“如何回应社会关切”,第一篇是《在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文章呼吁:在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浮现,各种矛盾凸显,政府要时刻关注“民意的温度和风向”,倾听民众的诉求,回应舆论的质疑,“对话胜于对峙”。(2011年6月6日《中国青年报》)

如此“给力”于现实的尖锐系列评论,在人民日报的发展史上实属罕见。而多位几十万粉丝的微博名人诚挚推荐党报的声音,网友热烈回应,就更是少有的现象。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徐泓教授认为:在众声喧哗、社会舆论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主流媒体如果仍然高高在上,或者置之度外,无疑于自我边缘化。掌握话语权,一定要参与,要直面,要及时回应。应该说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机关报的“老大”,为全国各地机关报带了好头,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有人认为:人民日报近来对热点话题的不回避乃至主动介入,已使这份最高喉舌重新夺回“麦克风”。这个观点我很赞同,人民日报为夺回“麦克风”,不仅对热点话题的不回避乃至主动介入,而且进行一系列改革,版式不再“板着脸孔”,文风活泼,贴近读者,监督文章多了起来,为地方机关报树立了榜样。地方机关报应学人民日报夺回“麦克风”。

当前,一些地方的机关党报由于体制僵化,思路陈旧,内容死板,几乎没有读者,经营也步履维艰。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机关报至今还是“吃财政饭”,靠行政命令来发行,如果不是这样,早已没有读者,没有广告来源了。一些地方机关报虽然是自收自支,但由于是事业单位,管理是“机关模式”,经营是“企业模式”,加上“婆婆”多,显得不伦不类。且“婆婆”只管人事,只管“我要你这样”,却不管报刊的发展,有没有读者,有没有效益,员工有没有工资可发?这就使机关党报缺失主动寻找发展的机会。有的“自收自支”的地方机关报是靠子报(都市类报)来养活。机关报应付机关,都市报走向市场,这种“两只脚”走路的方法,才使其得以生存。

也许有人说,学人民日报难,一是人民日报位高影响力大,二是人民日报是财政全额拨款。而“自收自支”的地方机关报既要听招呼,又要创收,在夹缝中求生存。机关报纸要生存,要么“报格独立”,全面走向市场,敢于监督;要么“经济独立”(由财政全额拨款),不依赖市场。但地方机关报如今大多没有一样能独立,管得紧,招呼多,财政拨款少,甚至一分钱也不拨,不是按新闻价值做新闻,而是谁的官大谁的篇幅就长,少几行也不行。

其实,学人民日报争夺“麦克风”是有难度,但不是不能学,关键是敢不敢学。要学就要敢于打破框框,先尝试着,然后再逐步做大做好。权利是要争取的,发展机遇也是争取的。当然,地方机关报要改革离不开地方党委的支持,但如果地方机关报不主动争取改革,显然没有未来。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