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押宝于“挣钱”的京沪高铁,何以疾驰前行
2011-07-01 08:16 来源:红网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27日透露,与其他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一样,京沪高铁投资马上回收并不现实。其回报周期虽还没有时间表,但根据铁道部对京沪高铁未来客流的预测,“如果这一条高铁都挣不了钱的话,那中国铁路就没有希望了。”(6月28日中国广播网)

轻轻一句话,颇具“愿赌服输”的意味,可见铁道部对京沪高铁“挣钱”信心满满。可细嚼之下,这番“中国铁路希望论”似乎还缺了点什么,那就是:承载国人希望、烙印时代痕迹的高铁,不能只知拉乘客的“赞助”,甚至赚个盆满钵满,而全然忘记民生为本、服务至上。否则,如此钱欲熏心,唯利是图,“中国铁路的希望”倒是有了,又怎能不让公众失望!

中国铁路的真正希望在哪里?笔者以为,应在吸取前车之鉴,理性回归“人民铁道为人民”的本质属性,将其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重新“唤醒”,然后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获取经济效益。而不能一门心思奔钱去,万千“希望”系于一条蜿蜒的京沪高铁。

这样的押宝,因其偏执和“偏轨”,也已经遭到市场的无情“昭示”。比如去年媒体报道过、且有照为证的“沪杭高铁一节车厢只坐一名乘客”,甭管铁路方如何辩解,如何算法,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武广高铁号称上座率90%以上,乘客的观感却是“票价高、空座率高”,并采取过停开多列普通列车以使乘客“被高铁”等非常措施。如此掩耳盗铃,违背经济规律“赶鸭子上架”,不赔才怪!

越是信誓旦旦,往往越隐藏着某种心虚。鉴于前例,鉴于如此“一公里耗资1.3亿元”的超大型项目至今仍昏昧到“回报周期还没有时间表”,我们基本可以判定:在“国情”语境下,京沪高铁实在仍难逃调研不足、大干快上“政绩工程”之嫌,只是既然已经开通运营,铁道部也只能降低有关各方的心理预期,所以才有“投资马上回收并不现实”的“谦虚”之论。

京沪高铁想尽早“挣钱”,还是需要正本清源,从“贴近国民收入,契合乘客需求”这个老生常谈上做起。甭管咋说,票价过高,经济上不划算,自然就“曲高和寡”,门前冷落。而建立在优质、高效、价格合理基础上的京沪高铁,若能清心固本,正轨“行驶”,想不赚钱都难。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