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新数据背后为何都是老问题
2011-07-22 09:59 来源:京华时报

北京市审计局昨天公布的2010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市级预算执行存在预算管理不够严格、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执行不到位、非税收入没有全额收缴、资产管理薄弱、决算不够真实等问题。审计还发现,3家单位私存私放资金或私设小金库,延伸审计的87个二级预算单位,也存在应收、应付账款未清理等问题,部分资金账龄已达十年以上,有的已形成呆死账。

审计出的这些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该收的没有收,该用的没有用,该结的没有结。实际上,新数据的背后都是老问题。从政府角度说,通过审计查出问题并限令整改,是对政府违规行为的必要矫正,是对纳税人负责。但仍要问,为何年年都能审出大批糊涂账?政府部门的预算管理漏洞为何如此难补?

显然,预算违规成本低是一个重要原因。按现行程序,审计出问题后要发出整改建议,但除非重大违规,整改建议通常只涉及被审计项目的整改而很少涉及人。这意味着,审计再严厉也很难触及政府部门的人事权区域。责权利不配套,造成了一些政府部门资金管理意识薄弱,加大了彻底整改的难度。

此外还要看到,一些预算执行层面的问题其实源于预算制订程序的粗糙。这次审计,发现5个部门2.76亿元净结余资金未得到合理统筹安排,有的资金闲置3年以上;部分预算资金绩效不高,造成13.55亿元项目资金闲置。资金使用效率低甚至效率为零,是巨大的浪费。如果制订预算的环节更精细更科学,这种情况本可以避免。

预算管理漏洞并不难找,难的是如何补上这些漏洞。一方面,体制内需要在强化审计权威性的同时,尽量从预算制订程序起补上其他监管空白。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政府部门使用预算不是花自己的钱,而是代替纳税人进行处置。其使用资金的合法性,来自全体纳税人的授权。因此,需要在体制外引入更多监管力量。

现在,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政府部门公布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情况已逐渐纳入行政程序,这是一个好的开始。除此之外,还要公开违规使用预算资金的处理情况,而不能只见审计不见问责。如此,监督链条才能完整,监管空白才有望消除。

责任编辑: 黄倩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