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听证会上的“伪民主”是个坏东西
2011-07-23 09:18 来源:红网

这两天网络上晒出成都有四名“价格听证专业户”,其中一名老妇竟然19次参加各类听证会。引起网友转帖拍砖,直呼“被代表”。针对网上的质疑,7月20日,成都市发改委公开回应媒体,听证会不是决策会,不一定必须采纳每一位听证代表的意见。成都市发改委还承认,2010年前听证代表系内定(7月21日《南方都市报》)。

成都四名“价格听证专业户”被晒出来后,受到舆论和网民的猛烈抨击,这是因为“听证专业户”让听证会制度陷入了公信力危机,突破了公众的承受尺度。要知道,听证会是一个征得利害相关人同意的过程,公开听证的魅力就在于它彰显了“程序正义”这一法治理念。特别是举办涉及民生利益的价格听证会,可以遏制公用企业或垄断部门追逐利润的欲望无限膨胀,为民众参与公共生活创造便利条件。

同样,参与听证会的代表不仅要接受公众监督。同时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要坚定地站在消费者立场上说真话。如果听证代表不能代表广大消费者意愿,不能或不敢说真话,那听证的民意就输了一大半。试想,成都2010年前的听证会代表都系发改委内定,老面孔频现,“听证专业户”其实就成了“托”,因为听证专业户所讲的话,都是被某些人刻意指导过的,往往在听证会上对于行业的涨价理由只会说“是”,如此怎么能做好消费者代表。

一定程度上说,召开听证会是一种民主形式,这就要求遴选听证代表也要体现民主。但成都2010年前听证代表系内定,显然就失去了百姓民主性,更多的是官员民主性在主导听证会,这与设立听证会制度,是实现公众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等民主权利的一种方式相去甚远。

当前不少听证会,多由政府主管部门举办,听证代表名额分配比例也由主管部门说了算,缺乏统一的选择标准。因而许多听证会早已异化为涨价会,与会代表不讨论涨不涨价,而是讨论涨多少。这种听证会有悖于听证初衷,所谓民主听证会的形式便成了一种“伪民主”。

可见,“伪民主”在社会中是一个坏东西,危害是很大。听证会存在“伪民主”,听证会就会成为“赞成会”,就有形式主义的嫌疑了。而要改变这种局面,最好由第三方中立机构举办价格听证会,通过公开、民主的渠道挑选听证代表,确保代表的广泛性和公正性。另外,对听证会中的不同意见特别是其中的合理部分,要充分吸收采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众认同度。

还要看到,民主与法制是一对“孪生兄弟”,民主离开了法制,民主就可能被权贵所操纵。由此,为了实现听证会的民主化,立法机构应适时出台规范听证法规,听证程序怎么设置,民众怎么参与听证,听证代表怎么遴选,听证会现场如何保障公平博弈等等,都需要阳光沐浴,只有寄予真正的博弈程序,体现消费者博弈力量,听证会才会有魅力。如此,听证制度才不会沦为民主化决策的幌子。

[作者:沈峰]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