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警惕“一刀切”撤并造成新的“上学难”
2011-07-24 08:48 来源:红网

地处深山腹地的经济欠发达革命老区浙江缙云县大洋镇上唯一的中学,也是一所教学质量不错的中学――大洋学校初中部近日将被撤并,数百学生需去60里以外的乡镇求学,村民情急之下,拦下一辆该县新闻采访车,集体下跪,哭求记者为民请命。(新华网7月22日)

为保证学校撤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先后发出《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校园、校舍等办学条件较好,又具有一定生源的学校,要尽量予以保留”,必须“避免因决策的失误、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造成新的学生上学远问题的发生”。但缙云县撤并大洋学校初中部的做法,明显背道而驰。

总体看来,大洋学校校园环境比较好,教学楼是新建的,美观漂亮,教育质量也不差。这么一所在山区算是非常好的学校,实在没有任何撤并的必要。但为了“推进”并校工作,缙云县“双管齐下”,一方面专门组成工作组“做家长工作”,让家长“签名同意”并校;另一方面,又把大洋中学优秀教师悉数调到县城,让家长和学生们无可选择,不得不“背起行囊”上学堂。这种顾上不顾下的野蛮做法,只是一种僵硬的执行方式。

大洋学校的“被撤并”让人可以想起很多类似的例子来。应该说,对农村牧区义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调整,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但是,盲目的撤并也使得大量的“教育成本”被转移到农民身上了——农村小学合并后,孩子上学都要走很远的路,三年级以下都要由家长接送,有的地方几十里范围都没有一所小学,孩子们只能到县城上学,学习不好的没毕业就辍学了。

近些年来,上学难、上学贵再次突出,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我想,这并不是因为上学需缴纳的费用高。自2006年中西部地区实施“两免一补”和2007年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后,“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正在变成现实。但是,在此同时,“隐性成本”却增加了不少,比如车费,有些地区的学校没有住宿条件,孩子每天都要坐几十里的车往返于家里和学校,这一周的成本是多少?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增加与撤并有着天然的关系。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势在必行,但“良策”如何真正保证趋利避害,应该是一切变革方案的根本出发点。撤并中小学校最基本的目的是更好地发展教育,是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一个更加有人性、更加有爱的学校,而不是凭空的制造出来诸多的困难。新的“上学难”的出现拷问着管理者的社会管理,也再次给教育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如果不突破“4%”的投入魔咒,仅靠着集中资源,不进行教育增值,那就只是在打教育的小算盘,而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作者:王国信]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